奔跑得太快了,有时会忘了我们是从哪里出发的。日子好过了,有时会丢了草创时期的那股劲头。
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何尝不是如此。70年前,黄炎培先生就说过,“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因而,聚焦湖南境内老旧县委大院的系列报道《县委大院》的播出,就不是一次简单的党建宣传,而具有回望来路、重振精神的价值。
报道播出的11个大院中,有原为蒋家花园(丁玲祖宅)、四栋砖木房一用60年的临澧县委大院,有春秋四十度、四大家办公和老百姓健身并行不悖的衡东县委大院,有历经62年风雨、青砖黛瓦依旧的龙山县委大院,有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途中夜宿过的茶陵县委大院……这些县委大院,不乏旧式的公馆宅院,古色古香,堪称文物;大多数简陋粗朴,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不少号称大院,其实一无围墙二无岗哨。但它们无一例外,都有历史,有故事,有人物,有精神。报道以纪实的手法,把焦点对准从当初到现在活动在这些大院里的各色人等讲述过去的事情,倾吐现在的感受。这些人里有南下老干部,有建县之初参加建设的老人,更多的是现在的机关干部们。贯穿在他们讲述里的,是薪火相传于一代代共产党人、一茬茬基层干部身上艰苦奋斗、心系百姓的情怀和精神。
几十年中,他们不是没有条件、没有机会修新办公楼,而是把钱花在修路、建学校和医院、搞公共建设上了。他们奉行的是“先为群众筑坡,后为自己筑窝”。他们心怀敬畏,石门县委书记董岚说:“如果县委大院修得非常高大、富丽堂皇,感觉好像改革开放的成果首先被干部享受了,被几大家机关享受了”;他们知所轻重,临澧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隆财说:“如果我们把高楼大厦建起来了,群众的条件没有搞好,作为领导来讲,心里是过意不去的”。创造了招商引资“蓝山现象”的蓝山县委书记魏湘江说:“虽然我们长的这张脸不好看,但是我们的心是好的,是真诚的,这样的东西还是会最终打动人打动客商的”。这些话不高调,很实在,但很有境界,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执政良心。
唐代文学家陆贽说,“以公共为心者,人必乐而从之;以私奉为心者,人必咈而叛之”。这句话,镌刻在溆浦县城慕义亭上,也当镌刻在所有操公器者心上。报道中的这些党员干部,并不是老百姓之外的一个群体,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的父辈和同辈。他们的奋斗史,就是当代中国人奋斗史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期盼,也就是老百姓的期盼;他们面临的困扰,就是大多数人所面临的困扰。
回到原点,回到基本价值,从激情燃烧的岁月中获得启示,从生我养我的土地中汲取能量,老旧的县委大院,也因此有了常看常新的意义。(龚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