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告别贫困的家乡,怀着憧憬与希望,在懵懂与茫然中到温州打工。20年后,我已回乡在村里办起了一个小鞋厂。这20年的打工创业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永不放弃,梦想总会有实现的那一天。我的寻梦追梦之旅,或许能窥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2.6亿农民工的梦想轨迹。
从农田里走出来,学做裁缝,当过鞋厂仓库管理员,在煤矿、铁矿里干过苦力,在企业跑过业务,不到8年,我打工的年薪已有十几万,内心里的创业梦开始萌动。尽管,我的第一次创业——经营销售店面,在激烈的市场中梦断温州,但失败也是一种财富,它并没有泯灭我的梦想,反而让我在教训的吸取中,重新定位方向、路径,离梦想更近。因为我明白,仅有梦想还不够,只有机会也不行,还需要有实现梦想的能力。
2010年,我回家乡办了鞋厂。在产业梯度转移大势下,地处中部的安徽老家,有综合性的低成本优势,我也有对接“中国鞋都”温州的经验和能力。2011年底我成立了公司,注册了两个商标,准备打出自己的品牌。今年“五一”就让产品上市,计划在县城开一家实体店,同时开一家网店。我梦想将来在合肥、武汉等大城市设点,同时做好网络营销。
创业不易,需要工人有素质,更希望资金能周转。全套制鞋设备就得70多万元,还要加上厂房租金、工人薪资,资金是个难题。好在,政府已经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我准备贷款60万元,目前还在贷款评估环节。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更重要的是,失败与困难,反而能让我对梦想之路,坚定信心。
儿时就有一个梦想,想为家乡做点事,让家乡更美好。现在,青年农民都出去打工,谁来建设家园啊。不少夫妻不能团圆,孩子一年难见父母。办一个企业,梦想就有了载体。什么叫和谐农村?我理解就是一家几口奔小康,和和美美过日子,父母在自己身边,自己有地方上班。今年春节,我留住了十几位技术工人。目前,在公司工作的员工有40多人,90%是留守妇女。等公司走上正轨后,能够吸纳差不多120人就业。我现在还没有能力改变整个乡镇,但我能成全五六十个家庭。我认为,城镇化有企业才能拴住人。
最近看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相似的创业经历让我共鸣。主人公创业失败后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现实中温州人那一股子闯劲,让我感同身受。温州是我的“精神发源地”,我在那里不仅学会了经验与技术,更有创业的智慧与胆识。20年前的康奈、红蜻蜓等都是只有30多个人的小厂,我亲眼见它们崛起为著名企业和品牌。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回看自己的创业历程,真正体会到,国家经济发展了,才能造就自己的企业梦。
知识改变命运,更能成就梦想。我才初中毕业,现在做企业深感知识缺乏,前几年就报考四川农业大学的远程教育,学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回望20年的追梦历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梦想是走出来的。经失败、历辛酸,越打拼,梦想就会越近。这个时代最可宝贵处,就是只要不放弃,梦想总有生长发芽的地方。只要你一直向前,就会离梦想成真不远。我现在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把梦想之路走下去。(汪先怀 作者为安徽省太湖县百里镇南斗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本报记者何聪、陈家兴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