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岂可一“抄”了之

时间:2013-12-24 12:48   来源:京华时报

  温州教育局包括局长在内的6人“因公访问”团,在其材料及考察报告公示后,招致网友质疑:花费30万元的出访成果,竟是一篇“东拼西凑”的9000字考察报告,内容均涉嫌抄袭网上现成资料,莫非考察的是百度和谷歌?

  群众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网友们皆有出处的有力质疑,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遗憾的是,纵然自称审批把关严格控制堪称全国最严的温州,目前其官方对此的回应,除了反复强调该团出国审批的程序没有问题外,却没有就网友质疑的报告内容抄袭有所提及。

  目前看来,出国考察的规模确实已有较大缩减,但实际考察内容和效果,也就是我们努力用严格程序以保证的“执行效果”,普通公众一直无从监督。所以,幸得温州的公开公示,让这篇抄袭报告,暴露出“公务考察”问题依旧的冰山一角。依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但凡一处有假,就完全可能怀疑你处处作假,报告作假,那人们完全有理由怀疑,其公示内容上堂而皇之的出行目的及实际内容是否存真。更遑论,即使派出机构用心良苦,但一群只能用抄袭报告来交差的访问者,是否真正能从考察中受到启发,并将所学用之于民呢?

  对这样“人神共愤”的作假行为,不能仅满足于前期控制,更要加强后期监督及事后惩罚的力度,以巩固“严控三公”的成果,让人民看到管理机关革新的诚意和决心。

  但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个别官员抄出来的公务考察报告,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过去的公务考察,产生于信息闭塞、资源无法共享的封闭境况下,公务考察无异于成了“近距离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的惟一渠道。但上述抄袭“成果”证明,在互联网发达至今的技术条件下,即便不能亲涉当时当地,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电话访问等多种现代手段快速获取相关资料,且效率和成本远优于漂洋过海辗转抵达。无需浪费就可以达到比以前更好的工作效果,理应成为公务机构的管理共识。如此,有限的公务考察就更应用在刀刃上,且刀刀须见真章。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