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财政局日前公布,东莞市市本级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总数为2.1482亿元,其中共有市旅游局等11个部门的公务用车费为零。对此,不少市民发出疑问,“这是怎么做到的?这些单位难道一辆公务车也没有?”
在公车浪费见怪不怪的当下,东莞11个部门“公务用车费为零”确实撩人眼球。可也正因其异乎寻常,招来不少质疑。虽说作为广东公车改革第一个“吃螃蟹”者,东莞2004年底就完成市直党政机关车改,但其车改是否“彻底”到一个部门连一分钱公务用车费都没,在公众看来,还需打个问号。
众所周知,公务用车费,并非仅指公车支出,而是指公务用车(包括公费乘出租车)的费用。仔细端详这11个公务用车费预算为零的部门,其中包括像城乡规划局、教育局等要勤跑基层的部门,如果其公务用车费真为零,那意味着,他们或是“足不出户”,或是乘车费用系自掏腰包。若是前者,公众难免质疑:难道东莞城乡规划都是在办公室里“拍脑瓜”想出来的?当地每年的教育检查、评审又都是怎么搞的?
要打消公众对此的疑虑,有关部门须给出权威解释与翔实数据。“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何况“公务用车费为零”看上去是个“靓媳妇”,更该见见公婆。否则,公众不免浮想联翩:“公务用车费为零”莫非是“账本成绩”,而实际费用已通过“其他支出”暗渡陈仓?
毫无疑问,压缩公车支出,是好事,上个月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明确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正是着眼于此。而东莞市多个部门“公务用车费为零”,是怎么做到的,也应有个说法——是公车支出体现在了交通补贴,而未列入公务用车费核算中,还是公务人员自掏腰包出行,当地政府应出来释疑。
公众不排斥削减公务用车费,就怕“零支出”只是表象。鉴于此,东莞涉事部门不妨解释下:公务用车费为零是如何实现的?若真的是公车改革之果,倒也不失为良性标本,值得各地一学。(王垚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