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看最佳医院排行榜

时间:2013-11-27 11:09   来源:京华时报

  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2012年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等榜单日前受到公众广泛关注,并引发人们对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状况的担忧。

  以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为标准的“最佳医院”评选,具有一定专业性,本身并没有遭到过多质疑。然而,医患关系紧张,伤医事件频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社区全科医生紧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诸多问题,却对榜单的出炉形成了微妙的社会心理围剿。

  榜上有名的医院大多分布在大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被认为直接反映出我国目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人们有理由担心,榜单发布所造成的社会效应甚至会让现状继续恶化。

  若真如发布机构所说,患者按照榜单“按图索骥”,本来就失衡的医患天平会更加倾斜,患者不论大病小病都慕名而来,医院不堪重负、影响科研,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少数“最佳医院”集中,显然与医疗体制改革初衷背道而驰。

  “按图索骥”的又何止是患者?榜单的社会认可度越高,它对医生的引导和心理暗示越强烈。医生,作为医疗资源中最核心要素,不再以治病救人为荣,而以在“最佳医院”工作为荣,才是最令人担心的“示范效应”。乡村需要有人坚守,社区需要有人上门,基层需要的不是“最佳医院”,而是“最好医生”。

  “高富帅”式的星级医院不能有效满足多数群众的就医需求,不是未来医疗机构改革的终极目标。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增加就诊的便利性和经济性,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更多的是依靠贴近群众,遍地开花的基层诊疗机构。只有“病有所医”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全社会获得满意共识的情况下,人们对“最佳医院”榜单才不会有今日的不适应症。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