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家医院综合实力最佳?患病求助哪家专科医院最合适?由全国1579名著名专家学者参与评审的《2012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日前出炉,为民众按图索骥求医问药提供便利。该项评选以学科水平与科研能力为评审标准。根据榜单,北京协和医院、川大华西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位列排行榜前三。(《京华时报》11月24日)
何谓“最佳医院”?专家看到的仅是“学科水平”与“科研能力”。不错,像北京协和医院,汇聚一批批技术精湛的名教授、名大夫,医疗设备先进,在医治一些疑难病症,的确领先其他一般的医院,社会口碑较好,这是无可置疑的。
但在我看来,医院没有“最佳”,只有“更佳”——对于不同的人,其心目中的“最佳医院”也不应相同。
譬如,对久治不愈的疑难病患者而言,选择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或许最好。但对于更多普通病患者而言,看病方便、最便宜的医院,就是“最佳”。在农民眼里,村头的卫生室是“最佳”;在市民眼里,楼前的社区医院是“最佳”;相对于个别习惯“小病大看”,动辄开大处方、“过度检查”的医院,有良好医德、不坑蒙拐骗的医院是“最佳”;相对于“挂号难、看病贵”的医院,就诊渠道通畅、看病不贵的医院是“最佳”……协和再好,与相隔几百、数千公里的“我”无关;更何况,在协和,每天“云集”来自全国的病号,挂号、诊病、拿药、住院……哪一步都得坐等排队,整个诊病过程像“打仗”,走每一步对求医者来说都未必轻松,遑论“最佳”?
有位省级医院的科室主任曾对我说:“像感冒、发烧、腹泻等病症,到社区医院看病,和到大医院看病没有区别。像有些普通病症,到大医院看病,和到中小医院看病区别不大;即便在同一家医院,找专家诊断和普通医生诊断,区别也不大。因为现在的医生都是科班出身,诊断普通病情,水平差不多。除非病人患有疑难病症。”
这位医生其实道出一个实情:对患者而言,去哪家医院就诊,就近、方便、能治好病的医院,就是“最佳医院”,而不应只是像北京协和之类大医院。
但现实却是,太多的病人迷信大医院,迷信专家,不管大病小病,都云集大医院,连感冒发烧也挂专家号。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奇观”——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尤其是社区医院,却门可罗雀。数据表明,就医者80%集中在大医院,仅有20%在基层医院。协和医院统计的数据显示,每天门诊量的近一半,是理论上可以在县级医院、社区医院解决的“小病”。
“小病‘下沉’到小医院诊治,大病向大医院汇集”,这才是病患者就诊的有序流动。当前,社会舆论正确的路径在于:引导更多的患者在基层就诊,不要动辄蜂拥大医院“招堵”,而这份所谓的“最佳”医院排行榜意欲何为呢?或许,这份排行榜的出笼,其初衷在于方便老百姓找到好医院,少走弯路,康复更快,但在现实中,却与我国医改政策方向相背离,这对民众也是一种误导——如果患者“按图索骥”,一些大医院岂不更忙,愈加不堪重负?(惠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