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以来,由“第一口奶”引爆的知名奶企商业贿赂丑闻,持续发酵、愈演愈烈。据报道,仅4月份,多美滋公司就给京津等7个省区市的医务人员打款近50万元!昨晚,多美滋回应称:已于数日前启动了事件调查,将在十一前公布调查结果。
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向出生6个月内的婴儿推销、宣传奶粉产品。而今,一家家道貌岸然的跨国公司,毫不遮羞地撞破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联想起曾经的品质瑕疵与垄断痼疾,作为企业起码的社会责任与从商良知无处可觅。无视法治、有悖人伦,纵有苍白无力的回应、闪烁其词的开脱,亦是于沐猴而冠的表演中自取其辱。
当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贿赂成行必有医德之败。“讲课费”“赞助费”等,一手打款交钱,一手便褪下神圣的医德修养,心甘情愿灌下奶汤,恬不知耻泄露信息。可怜原本清爽的杏林圣地,而今居然寻觅不到防腐疫苗一剂!直视民怨,诚如有关方面的表态,唯有不护短不姑息,一查到底,方能“给全国少儿一个承诺,向天下父母有个交代”。
职业道德不是空中楼阁,深深植于现实的土壤中。也曾守法自律的“洋奶粉”,为什么一到“淮北”就变了味道、忘了根本?橘枳之惑,先由“九龙治水”起。卫生、工商、质监,似乎都有发言权,就是无人执法来落实。都管,就是都不管,老生常谈之理,却总是无解。所以,全面清查或明或暗的商业贿赂,更亟待理顺医疗监管体制,让多美滋们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在痛楚中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
行医之道,在术,在德,更在“制度”。大国医改蹒跚行进至今,务须直面“第一口奶”折射出的体制之痒——一边是市场化了的厂商,却游离于法治契约之外,一边是计划束缚的医院,官气十足且缺乏竞争与激励。两相碰撞,会结出怎样的果实?恐怕只有那密闭奶罐里的腌臜之气。扶正祛邪,治本之策还在医改的中流击水:该归市场的,交由法治来呵护;该归公益的,当以监管来严守。
婴儿眼里的世界,洁白无瑕。它们口中的“第一口奶”,或许添加了世俗的“香料”,却掩饰不住医改的苦涩。恰如十月分娩,改革总会有阵痛。在成人的世界突破利益的藩篱,或有片刻的撕心裂肺,但若能换宝宝的一生康健,又有何人会说不?(周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