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谁在养谁?

时间:2013-09-23 14:09   来源:光明日报

  内部价拿地、市场价卖房的行为极大地透支了政策红利,使养老资源的分配变得更加不公平、养老市场的发展变得更加不均衡,必须引起政策设计者和监管者的注意。

  近日有媒体报道,泰康人寿已在15个地区与地方政府谈判拿地,筹备3年内建立15个养老社区。除了泰康人寿,近年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合众人寿等保险企业纷纷拿地,进军养老地产。一方面借养老地产名义低价拿地、获取国家补贴;另一方面将养老地产推向高端化,借公益之名行牟利之实——“纳税人出钱补贴富人养老”的评论,道破了所谓“高端养老社区”的运作方式。

  且看这类养老社区的入住标准:“每年缴纳35万,缴纳10年或一次性缴纳350万,赠送养老社区一室一厅免费入住”;“每年缴纳20万缴纳10年或一次性缴纳200万,赠送养老社区一室一厅免费入住”。不完全开放的市场给了个别地方政府寻租的机会,也给了企业操作规则的空间,保险企业进军养老地产就是例证之一。得益于“半管制”,企业可以借公益名义低价拿到土地、获得各种财政补贴;得益于“半开放”,它们可以按房地产市场的规则运作项目,使土地收益最大化——养老的民生诉求,转化为实际上的房地产开发冲动。

  国家政策普惠高端和普通的养老项目,是为了多种养老模式互为补充,但实际操作中却可能变生寻租风险。在“未富先老”的警报早已鸣响、养老资源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内部价拿地、市场价卖房的行为极大地透支了政策红利,使养老资源的分配变得更加不公平、养老市场的发展变得更加不均衡,必须引起政策设计者和监管者的注意。

  从大方向讲,高端养老社区是养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更应该为政策所推广的,应是“社区养老”。后者是指依托社区就近提供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等服务的养老模式。与高端“养老社区”为老人再造生活环境的高成本相比,“社区养老”是对原有生活环境的资源整合,在成本和普适性上都占有优势。

  老龄问题专家缪青曾在《光明日报》多次撰文论述“社区养老”对缓解老龄社会压力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关注行政、医疗和社区资源的整合”,“协调福利资源和市场资源”,“形成政府、社区和企业参与格局”的路径。在这方面,国外有成熟模式借鉴,国内也已开始探索,与其给所谓的高端养老社区以利好,不如给实打实的民生探索以支持。(刘白)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