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字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12月增速大降2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收入增速仅为8.4%,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甚至下降了3.3%。发改委对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表示担忧。(《南京日报》3月27日)
仅看“中央整治公款吃喝致消费低迷引发改委担忧”的新闻标题,就隐约觉得可能是“标题党”。中央整治公款吃喝,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势所趋,又是深得民心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发改委作为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部委,怎会如此“不讲政治”,把消费增速降低的担忧矛头指向中央深得民心的正确决策呢?
再细看内容:今年头两个月,全国消费增速放缓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是不是“突然”放缓,还值得商榷;消费增速放缓最主要的原因,是否就是餐饮业的波动,也需要进行充分论证。不管前述结论是否成立,发改委针对消费增速放缓分析出的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也无论如何没有对中央整治公款吃喝表现出担忧的意味。
不妨计算一下餐饮消费波动对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今年头两个月,我国餐饮收入4030亿元,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1278亿元,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10亿元的10.7%和3.4%。再考虑在餐饮行业收入整体8.4%的增速中,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甚至下降了3.3%的事实,不难发现,导致餐饮行业收入增速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以公款消费为主的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的下降,然而,其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仅占到5%左右的水平。
可见,中央对公款吃喝的整治虽然对今年头两个月的消费增长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其实是一个非常小的“支流”。对此,对经济运行情况了如指掌的国家发改委焉能不知?在这种情况下,还说国家发改委对此表示担忧,如果不是无知,就是在“生造新闻”,有意把两个并没有实质性关联的因素牵强附会地“联系”起来。
本月初,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头两个月的消费品市场情况的数据后,商务部就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相关商务数据进行解读。一方面,按照更为准确的扣除价格因素后的标准计算,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为10.4%,同比放缓仅0.4个百分点,而且今年头两个月还比去年少1天;另一方面,赴境外旅游人次增多导致的消费外流以及一些城市实行的汽车限行限购、油价高、停车难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汽车及油品的消费。比如,今年头两个月,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中的汽车、石油及制品的零售额增速,就分别比去年同期放缓了5.8和9.2。
另据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从2001年起,每年消费增速在个别月份都会出现明显下降,这样的月份大多发生在春节当月的前一个月或后一个月。从这些因素可以看出,国家发改委做出的市场需求不足的研判结果,只是一个例行分析,与担忧中央整治公款吃喝致消费低迷没有半毛钱关系。
另外,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对于这样的因素,发改委应该感到欣慰而不是担忧。因为,公款吃喝的下降意味着更多被节约下来的公共财政资金,有可能投入到民生领域,而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从来都是让普通民众更有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的坚实基础,忧又从何谈起?
在这个浮躁时代,有“标题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