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习近平总书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叫好

时间:2013-03-06 14:01   来源:光明网

  2013年3月4日,必将载入中国发展史册,成为中国科技光辉历程的重要时刻。在北京明媚的春日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沪宁、栗战书,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杜青林,来到全国政协科协、科技界委员中间,看望科学家并参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笔者作为会议工作人员,聆听了总书记向科学家发出的伟大号召,目睹了总书记尊重、关心科学家的动人场面,感受到了这是习总书记不同寻常的大手笔。由衷感到:这是继毛泽东主席当年提出自力更生搞“两弹一星”,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八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之后,在今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大计上,提出非同一般意义的科技发展战略新指令。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引领中国从经济大国跨向经济强国行列,必将产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正能量。要加快实现“中国梦”,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位爱国者,都应该积极响应习总书记伟大号召,马上行动起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持续解放和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制度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必然体现在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制度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已居世界第二,突破了50万亿,但我国经济、科技总体来说,相对落后,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达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超越发展,没有别的捷径可选择,唯一的选择就是集中力量,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向关乎国家安全、关乎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项目上,像毛主席当年抓“两弹一星”那样,举全国之力。这是我们安邦兴国的“法宝”,应该运用好这个独特的“法宝”,我们要有这样的自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什么人间奇迹我们都可以创造出来。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增强创新自信。

  纵观世界各国力量对比,我们有许多东西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但并不是一切都不如人家。我们有我们的优势,这些优势就是有庞大的人才队伍,迫切的发展需求,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我们在一些重要领域不比西方差,有的还处于较领先地位。我们现在缺少钱学森式的领军人才,但我们党一贯坚持特别是十八大制定的理政治国方略,实际上正在培育和产生一批又一批新的钱学森式的大科学家,我们已经为这样的科学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土壤。这一点,连西方都不敢小视。我们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树立坚定的必胜信心至关重要。明白人已经感受到了,我们的自信是有依据的。如果细数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推出的治国新政,细观我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清正、和谐喜人局面的扑面春风,就不难发现天时、地利、人和,已万事俱备。这个好环境,已经提供了科技跨越式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大刀阔斧实行科技体制改革。

  众所周知,中国有充分的物质条件,也有相当的人才储备。为什么科技自主创新这么难?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教育体制方面有毛病。一些人才本可以在国内创造科技奇迹,但却选择了国外。教育领域也存在把人才白白送给美国,一些大学校长成了美国特需科技人才的“运输大队长”。究其原因,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缺位,也有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到位。管理者忽视对科技人才高地的抢占,没有在抢占科技人才高地上用气力,花本钱,想办法,有的甚至将科技人才高地拱手让给外国资本,听任外国以资本实力,拉拢人才,占领人才高地,这是很危险的。科技体制改革,当前最要紧的是要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切实找出科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总结科技人才高地屡屡失陷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拿出办法,有组织、有步骤重新夺回被国外抢占的人才高地,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感,种下吸引人才的梧桐树,引回中国科技人才的金凤凰。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多么艰苦,道路多么曲折,只要坚持并加强党对科技的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变被动为主动,建立起具有极大推动力、能全面调动科学家积极性、创造性的科技体制。我们要坚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信广大科技工作者、坚信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让我们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以满腔的爱国热忱、不息的奋斗和顺应潮流的改革,营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更美好的科学春天!(作者:白煜章)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