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刚到北京的某些外地人会出现一种呼吸道症候,感到咽喉发痒,伴以干咳,其实身体并无疾病,也非感冒引起,于是便被人们戏谑地称之为“北京咳”,这是北京空气受污染后的阴霾天气造成的,它反映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焦虑。
“北京咳”不是个医药上的定义,这种称谓并不科学,因此,北京的医务界人士出于职业习惯,批评了“北京咳”的说法,认为这是对首都的不尊重,这当然是出于义愤。依我的看法,北京医务界或首都人士大可不必激动或“上纲上线”,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中国政治、文化、经济、军事、教育、科技等中心,其神圣地位并非是一句谑称就能动摇得了的。
为什么会在民间出现“北京咳”这样并不雅致的名词?答案已经有了,一是由于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污染但又不重视治理的企业;二是随着由于人民生活提高,汽车增多,尾气排入空气中,大自然来不及净化,所以就造成了污染,所以“北京咳”是“富贵病”。环境污染也不是北京一家造成的,是京、津、冀,还有来自内蒙古的污染共同造成的,“北京咳”的焦虑,反映出华北大地的空气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它是一种警示,一种提醒,一种紧迫感,国人还真须认真对待天空阴霾的问题,不妨把“北京咳”的名词当“补药”吃,督促、紧催我们吸取教训,在发展的同时,把保护环境的这篇文章做好。
正视“北京咳”所反映的问题,首先是京、津、冀的地方官员要警醒起来,在治污染、保护环境方面有紧迫感,必须看到,钳制民间嘴上的“北京咳”称谓很容易,但要消除天空的阴霾,则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现在各地正在开“两会”,建议在会议上集思广益、把环境生态保护提高到与发展同等重要位置,并一定要落实具体措施,不上污染环境的项目,惩治污染企业,杜绝污染源。其次是各地企业要自觉地治污、环保,不做破坏环境的罪人,这也是保护自己子孙后代的大计。再次,老百姓也要在治疗“北京咳”中自觉发挥作用,现在各地车辆太多了,排出的尾气太多了,为了减少汽车尾气,保护环境,老百姓也不能当看客,应该自觉地当减污者,例如能否暂时不买小型私家车,或少开小车,尽量乘公交(轨交)、骑自行车,不能一面发牢骚埋怨着“北京咳”,一面却当看客或污染源。所以,如果说“北京咳”是对污染源打板子,挨板子的肯定应当包括我们大家。
“北京咳”的称谓虽然可以当药“进补”,但这味药很苦涩。现在,北京乃至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已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相信一定能治理好,故我们也不必对“北京咳”的过度烦躁,上个世纪英国在发展中也碰到过这个问题,还戴过“雾伦敦”的帽子,经过治理,伦敦的雾霾消失了,“雾伦敦”成了远去的历史名词。我坚信,随着环保的加强,中国的天空生态一定会更加蔚蓝,“北京咳”也终将成为一个让后代看不懂的废弃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