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全国肿瘤登记《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发布。该年报显示,近20年来癌症呈现年轻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同时,癌种也呈现地域化特点,如胃癌集中在西北及沿海。这是我国首次发布肿瘤发病情况登记年报。(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5版)
这是一个国民“谈癌色变”的时代。其实,每个人已经都知道,“三线”走高也许是必然的。当我们城市的天空不再蓝,当我们喝的水屡屡受到苯胺泄露等的威胁,当我们每10顿饭就可能有1顿碰上地沟油,在这不知不觉中,癌症的小细胞,可能就会悄然滋生。我们心知肚明,却又无力抗拒。
“三线”走高只是一个宏观的检视。在这宏观之下所包涵的,是那一个个的微观的“癌症村”。从2012年5月1日起,《记者调查》杂志社启动了大型“走进中国癌症村”系列调查采访报道活动。据统计,被媒体曝光的癌症村“已经接近200个”,而这只是几年前的保守数字,真正的癌症村在中国到底有多少个还是个未知数。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古河镇洋桥村,因为靠近一家农药厂、两家化工厂,该村于2001至2004年有20多人死于癌症。因空气和水污染,村民睡觉时以湿毛巾捂口鼻,鸭子不在水边而在猪圈里放养。盐城市阜宁县杨集镇东进村,受巨龙化工厂严重污染,2001至2006年5年间死于癌症的村民近100人。四川省什邡市双盛镇亭江村,该村躲过了地震却难逃污染,至2008年,癌症致死者达五六十人。最新的癌症村来自“中国长寿之乡”山东省莱州市,日益严重的化工污染使当地部分村庄成为“癌症村”……这是近年来媒体公开报道中所描述的几个场景。
不能说这数百个的“癌症村”,直接性的拉升了国民癌症“三线”。但毫无疑问,国民癌症“三线”走高不是上天的不公,而是不惜代价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不为了GDP而放任这些企业随意排污,如果我们的地方政府,能够放弃一时的GDP之得失,能有一点“宁愿发展慢一点,也不能以破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境界和追求,那么,我们的天就会更蓝,水就会更清。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地沟油、苏丹红、塑化剂,国民癌症“三线”还会有那么大的后劲吗?
联合国最新的预警是,2030年,南非、印度等中等收入国家,癌症发病率将猛增至78%;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发达国家的整体癌症发病率却呈现明显的下降势头,据美国多个权威机构的预测:到2015年美国癌症发病率将下降25%,死亡率将下降40%。
在这些数字面前,在国民癌症“三线”走高的残酷现实面前,是该以强有力的措施扭转这种局面的时候了,这需要我们发展理念的嬗变,需要没有水分的增长,需要铁腕治理食品安全等等。真的不能让这个“三线”再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