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成败的关键在京沪粤

时间:2012-11-29 14:18   来源:大众日报

  今年秋季开学前,国务院明确要求31个省区市年底前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目前,除黑龙江、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已初步明确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条件外,多数省区市尚未出台方案。北京、广东最新出台的政策则显示,外地户籍考生暂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高考。(11月28日人民网》)

  异地高考的放开,不仅关系着大批随迁民工子女的高考权益,而且正如教育部负责人所说:异地高考更是教育公平的标志性事件。因此,教育部表示“要集中力量,打好这一硬仗”。既然是一场“硬仗”,“硬”在哪里?不言而喻,硬在北京、上海和广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黑龙江率先明确异地高考门槛,江西、云南、浙江等10余个省份均表态将于年底前出台方案。而湖南、安徽都制定了以“学生学籍为主”的方案,摆脱了对父母在城市工作的种种苛刻条件,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异地高考不再“拚爹”而是转向“拼”考生自身的实力。然而,这些低门槛方案的制定地区,都是过去高考录取率相对偏低、流入人员相对较少的地区,而原本高考率较高、流入人员又较多的北京、上海和广东,似乎还都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甚至明确表态2013年高考仍然必须有当地正式户口才能报名。

  虽然教育部最近将会同发改委、公安部和人社部,按照“解决实际问题,突出重点,区别不同情况分类督查”的原则,对各省区市开展专项督查,还要分赴京沪粤等地督促指导落实方案。然而,估计即使出台方案,其门槛也会特高,诸如需要父母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有几年在当地的社保缴费证明,本人有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三完整的当地学籍,甚至可以因为城市地原因而提出更高的、让很多随迁民工子女无法跨越的门槛。

  异地高考各地设置各种不同的甚至高低悬殊的门槛,虽然可以缓和当前压力较大的京沪粤放开异地高考与本地考生利益的矛盾,然而从长期来看,却是制造了新的社会不公和矛盾:第一,流入人口比较少的低门槛地区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低门槛招来了一定数量的异地考生,而本地区流出的考生却因为不能参加流入地的高考,仍然需要回来参加高考,从而挫伤了这些地区放低门槛的积极性;第二,更严重的是,异地高考门槛过于悬殊,必然偏离了放开异地高考实现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全社会向社会公平公正发展的追求和努力。因此,各地异地高考的门槛虽然可以有,但不能过于悬殊,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应逐步向低门槛过渡,这样,才能使这次的改革真正成为向教育公平前进的标志性事件。

  京沪粤的异地高考方案,能不能顺应全国要求教育公平的呼声,是异地高考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对三地教育部门乃至政府的一次考验。但愿作为中国改革排头兵的京沪粤,能够在这次改革中,放弃部分建立在教育不公基础上既得利益,继续发挥教育改革排头兵的作用。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