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忽悠”挑战社会诚信

时间:2012-10-12 10:3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款“国庆限量版浪漫手机”,功能与同型号普通款手机并无差异,卖价却无端高出1000元。消费者讨要说法时,商家还振振有词,拒绝退货。可想而知,如此商业“忽悠”,消费者的国庆假期必定无从“浪漫”。

  自打有了小品《卖拐》,“忽悠”这个来自东北的词儿,人们便不再陌生。那些“忽悠”来“忽悠”去的事儿,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鲜见。现今随处可见的楼盘广告,“艺术加工”的水平更是不同凡响:挖个水池便是“东方威尼斯”,地势低洼却道“私属领地”,四周荒芜竟称“简约生活”……

  据说“忽悠”原称“胡诱”,是指有意设置陷阱,引人入彀。如果说舞台上的“忽悠”是诙谐逗乐的轻喜剧,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忽悠”就是名副其实的欺骗和圈套了。只不过,与当年的小品相比,“忽悠”的范围更广、手段更“黑”、性质更劣。

  值得警惕的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竟也不乏触碰道德底线的“忽悠”。有的政府部门为遮“丢脸”事儿,不是三缄其口,就是说东道西,“忽悠”社会;有的不法商家为饱私囊,不是价格欺诈,就是假冒伪劣,“忽悠”消费者;有的无良之人为取不义之财,不是坑蒙拐骗,就是巧取豪夺,“忽悠”平民百姓。

  “忽悠”盛行的背后,是社会道德水准的滑落。有人为“忽悠”者如此画像:脸皮厚,哪怕身败名裂;心肠黑,逮谁“忽悠”谁;嘴巴巧,惯于颠倒黑白。这说明,现实生活中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毁灭人格、放弃道德底线的人,在人们心目中是一副什么嘴脸。

  莫要小觑“忽悠”者的危害。擅长“忽悠”者对社会文明的挑战,对社会诚信的戕害,不言而喻。更有甚者,有些地方、行业肆意践踏公德和法度,“忽悠”到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地步,令民众对什么都不敢相信,对什么都抱有戒心。在这些地方,社会岂能妄言和谐?

  屡屡发生令人心寒的“忽悠”事儿,透出的是国民性悲哀。建设诚信社会,就是要在道德上恪守“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个金科玉律,就是要在制度上做到“用诚信担当责任”。

  “忽悠”有术、有道,也“有效”,然而有限。不少自以为聪明的“忽悠”人,反误了“卿卿性命”便是前车之鉴。也许,让“忽悠”这个民间俚语回归“调侃”“戏耍”的舞台意义,用以鞭笞那些道德失范之人,不再瓜葛社会上的歪门邪道,才是人们真心的期盼。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