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今天欲“撑死” 焉知明天会否“饿死”

时间:2012-10-09 09:48   来源:西安日报

  据统计,9月30日-10月7日中秋、国庆节长假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旅游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24.96%。(10月8日《广州日报》)

  在这个黄金周,或许是大假“史上最长”之故,各景区游客量均急剧攀升,出现“井喷”,承受的高客流量压力前所未有。比如,甘肃敦煌鸣沙山景区连续几天有骆驼因工作劳累致死。南京中山陵景区游客每日超21万人次,25分钟路要“爬”两小时……

  对此,有网友总结说,“华山万人难下山,故宫看人山人海,长城游客如赶集,西湖见人不见桥……”也有网友指责游客没有理性旅游,非要到热门景区“花钱买罪受”。笔者认为,这恐怕是打错了板子,没找到问题的症结。一来游客完全拥有自主选择旅行目的地的权利;二来由于信息不对称,哪个景区会达到“井喷”和“爆棚”程度,游客往往也难以全面地提前知悉。

  景区之所以会“人山人海”,在很大程度上,恐怕是景区非理性地创收所致。在这个黄金周开始前,《齐鲁晚报》的记者采访发现,面对极有可能出现的旅客“井喷”现象,多数景区由于担心影响收益,未把安全预警当回事,有景区工作人员说,即便游客高峰时需暂停售票,也必须由市里主要领导来决定,“这是一个复杂工程”。在大假期间,同样据《齐鲁晚报》报道,尽管各景区均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高客流量压力,但是未见有景区主动发布安全预警,以分流游客。

  由此可见,不少景区宁愿“撑死”,也不愿预警限客,这才是导致景区人满为患、旅游秩序混乱,乃至游客与景区管理者发生冲突的症结所在,暴露出景区方面急功近利之下的贪婪。按理说,各景区都应该对游客实行总量控制,游客量饱和时应立即停止售票。可是,不少景区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奉行游客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多一位游客,不只多一张门票,还要吃喝玩乐行购,游客越多,财源越是滚滚,所以来者不拒,哪会管游客能否充分享受旅游的乐趣,甚至置游客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更莫说考虑景区的生态容量、文物保护容量以及接待能力了。

  事实上,景区今天想“撑死”,那么明天就会“饿死”。景区超负荷运转,虽能带来暂时的巨大经济收益,但终究是一种鼠目寸光、杀鸡取卵的牟利思维,对不可再生的人文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损害将是长久的,且无法弥补,影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景区“超载”,也会影响游客游览体验的舒适度,甚至给游客带来安全隐患,服务缩水、质量下跌的景区,虽能迎来这一拨游客,但极有可能因为口碑太差,外在形象和社会效益不好,而“撵走”下一拨或往后的游客。

  为杜绝景区只顾经济利益不顾游客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现象,笔者建议,应将景区“限客令”等安全预警纳入行政管理,以使景区“怜香惜玉”,在面对高出设计容量1倍甚至几倍的高客流时停止售票,或通过官方微博、媒体、高速公路出入口、景区大门等及时发布“客容量”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等四级预警,让游客谨慎前往,以达到限客目的。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法规,一旦达到最高红色预警,景区再接待游客,就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限制售票。

  限客虽会暂时失去部分经济收益,却有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有益于当地旅游经济的长远增长。只有保证了旅游质量,游客才会停留下来,充分享受旅游的乐趣,为景区作出更大的经济贡献,从而实现游客能游好、景区有钱赚、政府能维持好旅游秩序这“三赢”。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