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不妨再“松”一点

时间:2012-09-21 14:59   来源:新京报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集体趋向宽松,也使得同样处于经济低迷困境的中国,没有太多的理由与空间不进行同步调整。

  央行20日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05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操作,期限28天,同时进行55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合计规模为1600亿元。

  央行继续选择公开市场操作而不是降准与降息方式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但力度似乎还不够。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出台之后,市场对降息的预期降低,但降存准的预期与呼声增高。央行的操作似乎并没有理会,有学者指出,央行更可能是对2008-2010年间释放出的大量存量流动性仍心有余悸,因而通过滚动逆回购来以时间换空间。

  不过时间转换,空间也变了,国内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正在对央行政策形成催逼,迫使其采取超越公开市场操作之外的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应对,这似乎也应该是正确权衡形势之后的正确抉择。

  有两个基本的观察可以支持上述结论。

  一个是国内层面的:经济增速处于“筑底之中”仍未止歇,连续两个月初公布的反映生产者预期景气指标的经理人采购指数(PMI)处于阶段性低点;在微观层面,企业效益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上半年国企利润同比降低11.6%,而1-8月这一指标扩大到12.8%。来自上市公司财务预告方面的信息显示,截至9月中旬(14日),沪深两市有950家公司披露了三季报业绩预告,其中预“喜”公司(预增、略增、扭亏、续盈)有490家,占比51.57%,预增(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30%)的公司只有106家,占比仅有11.15%,这一数据创下了八年的最低值。

  作为宏观经济运行在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继续筑底,其能否于四季度回暖仰赖于政策“向上”的有力对冲,货币政策力度应当加大。

  而此前,发改委集中批复了一大批城市轨交等大型基础建设项目,货币政策的适度扩张性“跟进”也将是对启动内需稳增长政策的配合,而PPI多月为负值、CPI处于低位水平,也给货币政策扩张提供时机。

  另一个因素是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祭出。关于QE3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以及政策走向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也是复杂的,笔者不同意有学者认为对中国影响较为有限的判断。

  这种影响与复杂之处在于,量化宽松导致的美元泛滥,一方面将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从而使得我国再度面临输入型通胀的问题,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将给正处于困难之中的国内制造业复苏带来新的压力。同时,美元流动性大量增加可能造成本币贬值,将使得人民币变相升值,对外贸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有别于此前两轮量化宽松,QE3的实施是每月购进400亿美元抵押货款证券的方式按月进行,这种安排的长期性与其他国家或主动或被动的陆续跟进,将可能对原油价格与全球大宗商品形成“温水煮青蛙”效应,也使得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性。

  目前,一直严控货币投放的欧洲央行已经提前实行了宽松政策,本周,日本央行也进行了跟进,决定以新增10万亿日元购入基金,同时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继续维持在零至0.1%的实质零利率水平。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集体趋向宽松,也使得同样处于经济低迷困境的中国,没有太多的理由与空间不进行同步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继续加大、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以释放更多流动性的紧迫性正在上升。(傅子恒)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