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CPI数据:同比涨1.8%,这是30个月来CPI首次跌破2%。CPI进入1时代,对未来经济和政策走势意味着什么?对百姓生活有何影响?
一般而言,CPI俯首低头,能使调控跳出既要稳增长,又要防通胀的两难境地,从而将政策资源更多投放于稳增长,而稳增长恰是下半年的首要经济命题。但是,政策调整的前提是当前低水平增长的通胀局面稳定可控。只有确认了这一点,货币政策才可能在稳健中寻求更积极的步调。
从目前情况看,CPI低头的趋势难言确立,而推动CPI反弹的因素还在增加。进入汛期以来,许多地方遭遇洪涝灾害,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尽管不足以让此前持续下跌的农产品价格逆转行情,但价格阶段性上涨的可能性正在出现。一旦农产品上涨,CPI就会反弹。
与此同时,输入型通胀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进入8月,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主要参考的三地国际油价已上浮7%,国内成品油价昨天顺势上调。美国等主要产粮区的干旱,也令国际粮价充满上升动力。如果国际粮价跟着油价齐升,国内生产成本势必上升,并反映到CPI数据中。
还要看到,CPI不仅反映居民消费负担水平,还折射着消费需求是否旺盛。结合8月以来发布的PMI和PPI指数,就能发现,消费需求有弱化之势。如果继续疲弱并导致CPI继续下跌,则意味着通缩风险的出现。大起大落,不利于经济健康增长,也不利于百姓保持生活水平的稳定及投资的安全。因此,CPI进入1时代,所拓展的政策预调微调空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因为CPI的单月走低就放弃。从刺激经济稳定增长的角度看,即使近期内降息、降准,也势必有所克制。
CPI临时性进入1时代,只是进一步让我们看清了目前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这种风险不在于通胀,而在实体经济。经济良性循环的逻辑是,实体经济繁荣带动就业率的提升和百姓消费需求的增加,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就此而言,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关键是改善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目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结构性减税和收入分配改革,是将经济导向良性循环的两把钥匙。这两个方面的优化,比频繁使用货币工具更重要。(徐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