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答塌桥追问,“撑过去”就没事了?

时间:2012-08-30 09:31   来源:红网

  8月27日,哈尔滨地方政府召开了塌桥事故发生后的第三次新闻发布会,持续不到十分钟,未安排记者提问。发布会上,哈尔滨市政府秘书长黄玉生没有透露何时公布事故原因。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一再追问事故工程总指挥吴向阳,何时公布专家组调查的事故原因,何时启动问责,吴向阳拒绝回答。(8月28日《新京报》)

  面对媒体追问,政府部门死扛着不回应,其心态无非是“让热点自然降温”,一动不如一静,回应说不定制造新的热点,而不回应,虽然暂时会挨骂,可只要撑到热点过去,再大的丑闻和疑点,媒体和公众都会很快遗忘。网络舆论确实具有游移性,很容易被此起彼伏的热点牵着鼻子走。在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各种“雷人雷语”层出不穷,网民应接不暇,一旦出现更大的丑闻,前丑闻确实就会湮没在深邃的网络空间里。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在应对民意质疑和舆论监督时,往往带着“聋子不怕打雷”的心态去打交道,使主流舆论场与草根舆论场陷入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中。每一次拒绝回应,都隐藏着官员们不可言说的秘密;每一次敷衍空谈,都映射出地方政府在应对社会矛盾、处置公共事件过程中麻木冷漠的心态。网民是健忘的,网络却具有天然的钩沉功能,当其他地方发生类似丑闻后,这件丑闻也会经常被拎出来比对。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就算这一次侥幸过关,但当地政府在处置事件过程中的刻板印象导致公信力受损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网络舆论与现实空间不断融合,网络舆论越来越强地作用于现实,网民深度追究真相的欲望空前增强。媒体拷问和公众质疑,最终在网络上形成围观效应,都是在舆情难以上传和表达的前提下所做出的情绪化表达,其根源在于现实问题的存在——地方政府在管理中出现偏差、失误或者群众不理解的情况是难免的。如果地方政府抱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态度回应公众关切,很容易陷入更大的被动,纠缠于那些一时难以化解的问题和矛盾。但是,只要换个角度,真诚对待舆论场,实事求是地表达,将公众注意力始终聚焦在引发危机的事件本身上,同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处置,则可有效控制舆情的烈度。

  网民不是刁民,草根舆论场也不是“地雷阵”,对地方政府来说,应对舆情绝对不是撑过去就OK这么简单,善待媒体,应对危机,勇敢担当社会责任才是王道。希望哈尔滨在召开下一次新闻发布会时能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公布事故原因以及何时启动问责,以最大的诚意在勇于实践、汇聚民智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网络执政能力。(颜陈)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