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北大27个校领导的合理性

时间:2012-07-05 11:0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听说,北大有11位校长助理,加上5位副校长等,官网上公布的校领导共计27人。有好事网友说,校长真比部长还牛,各部委部长助理的数量,也不过三三两两而已,哪像这都能组成足球队了。更有网友上纲上线,拉出胡适、蔡元培、严复等老校长作比。(7月4日《广州日报》)北大最新回应称,北大的校长助理的设置不同于其他国家行政机关的“部长助理”职位,职位的设立并不占有专门的行政资源和岗位级别,并非所谓的“校级领导”。

  舆论惊诧不已,我倒是觉得大家实在少见多怪,皇皇我北大,多几个领导算个啥啊。再说了,这校领导数量多可不是人家北大一家之创建,据考证,清华是23个,人大少点也是16个,像点样子的大学莫不如此嘛。至于“不占行政资源和岗位级别”的所谓澄清,倒显得有点不够坦荡了:你网站上就是把校长助理列入“校领导”名下的,教授或院长兼职协助分管校长处理相关事务属于“向上兼职”,对外也是“校长助理”名头啊。要我说,存在即为合理,咱这么搞,自然有现实工作之需要,解释两句就好了,没必要扭扭捏捏像犯了大错似的不敢承认吧。

  你看,国人的官本位、级别观念还是很有一定市场的,什么事儿都讲究个名正言顺,既然把大学也搞出什么副部级、正厅级、正处级的,自然要放置到行政化的框架里分析问题。北大是名校,事情自然多,什么工作没个“校级领导”牵头,开个大会没有“校级领导”出席,那还能算“重视”?教育部检查,专家组评估,迎来送往,没有个“校级领导”出面,那还能算“给面子”?都说大学是“象牙塔”,可再什么塔也得食人间烟火不是?你再“象牙”也得接受现实社会对你的映照与投射不是?

  你看,在一些人心目中,“当官”是个让人很上瘾的事儿。按照目前的资源配置游戏规则,你死坐冷板凳,学问做得再大,充其量也只是“酸楚书生”,遇到分派项目分派资金的事儿,动辄还是得靠边站。重大科研项目,总还是得“领导”牵头;当个处长院长的,评个教授博导的也坐上了直通车。据说教授学者们纷纷往这条船上挤,都想镀镀金沾沾“长”,这么多人乐此不疲,僧多粥少,多批发一点官帽,不是能让更多人能满意吗?有些学者知名度很高,牌子很硬,给个“级别”也能安抚民心不是。说部长们助理没几个,那是政府系统有硬约束,难得咱们大学在这些问题上还有点自主权,不用个扎扎实实怎么对得起高校的“高”字、大学的“大”字?

  如此一说,对上能给校长书记分忧,对中能给交往伙伴面子,对下能给众多学者官帽子,搞11个校长助理这种事儿,不就应运而生了吗?这是“内需”,也是“外需”,是内外交加的产物,多乎哉?不多也!至于有教育学者说什么国外高校校长级别的领导一般也就3至4人,这简直就是死读书、读死书:人家的校领导需要这么按级别配置,参加这么多活动吗?人家的校领导有这么多耗费精力的迎来送往吗?怎么能这样简单对比,我们还是要尊重基本社情嘛!而以俺小民理解,当下大学所处的基本社情就是,27个校领导,合理!再多几个,照样能解释得通,也合理!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