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民晚报》一篇报道说,时至今日,我们的国民对吸烟的危害认识仍相当不足,又因认识不足,在公共场所实行禁烟也就很难。其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当你看了报道中的有些数字后,对我国为何仍是一个烟草大国,公共场所禁烟效果为什么那么差,也就不会感到吃惊了。
在吸烟可能引发中风、心脏病的知晓率上,我国排在20个被调查国家的最后一名。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即便心脏科医生,也有近1/3仍在吸烟。
如果说心脏科医生吸烟还只是“个人问题”,公共场所难以禁烟就是对公众的危害了。今年卫生部发布通告称,在暗访的全国3340个医疗卫生机构中,综合评分为70.6分,仅有天津、江苏、陕西和新疆4个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得分为满分。也就是说,即使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烟草的危害也不当回事。
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是这种情形,而生产知识分子的高校同样不容乐观。2011年9月,中国控烟协会发布的暗访报告显示,在覆盖31个省份的800所被调查高校中,仅有16所得分超过60分,合格率2%。显然,一些原本被称作高素质的国民对给人带来严重危害的烟草同样是偏爱有加。
一个社会,有了这样两个原本最懂得吸烟危害的人群尚且不把禁烟放在眼中,你叫这两个人群之外的普通国民又如何能认识并自觉加入到禁烟大军中来呢?
然而,这还不算完。据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我国烟草税率只有36%,在世界上排名倒数第三,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理想烟草税收应占其零售价格的67%~80%相距甚远。这说明,相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我国其实是鼓励烟草生产商的。一包烟,即使交了近70%的税,仍可获得一定的利润;而像我国这样,只收世卫组织建议烟草税收的一半,让生产商获得的可能是暴利,这不是在鼓励又是什么?
或许中国烟草生产商们也正是看到自己生存在这样一个有利而又“肥沃”的土壤环境中,烟盒上的文字、图形也就不按世卫组织公约要求制作,有意无意间让国民忽略对烟草危害的认识。
由以上情形来看,我国禁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什么时候烟草生产商以及卫生部门乃至国家都真正认识到了禁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由此引导广大国民提高认识,禁烟效果才能“凸显”。(苏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