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金马奖50年之际看台湾文创转型

2014年07月29日 11:05:3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第49届金马奖颁奖典礼日前落幕,明年金马奖即将迈入第50届,台湾影视产业备受关注。台湾《工商时报》今日发表社论指出,本次本土电影虽没有拿到最佳影片等大奖,但是台湾电影质量俱佳,台湾电影从业人员的光环四射,整个电影产业气势如虹,值得高度期待。期盼当局能加大对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辅导,使初冒新芽的电影电视产业,能够茁壮为大树,让台湾成为华人文创产业重镇。

  社论摘编如下:

  第49届金马奖颁奖典礼风光落幕,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度几乎被外界宣判死刑的台湾电影产业,已经像破蛹而出的蝴蝶,散发出惊艳无比的光彩。今年金马奖展现非常多元化的特色,包括香港与大陆的影片都在金马舞台上大放异彩,让金马奖展现了气势;本土电影虽然没有拿到最佳影片等大奖,但是台湾电影质量俱佳,台湾电影从业人员的光环四射,整个电影产业气势如虹,值得高度期待。

  2012年是台湾产业转型的重要转折点。过去20年引领我们走向国际舞台的电子科技业,特别是围绕在个人电脑生产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代工产业,在2012年面临了成长停滞的瓶颈,而陈水扁时期投注巨额资源的两兆双星产业,也于今年盖棺论定。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模糊的未来总让人焦躁不已,这也正是马英九今年做得特别辛苦的原因所在。

  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在这个令人迷网的时刻,特别弥足珍贵。从2010年开始,台湾每年的电影长片产量突破30部,外加短片与纪录片,去年长片数量增加到44部,更有《赛德克巴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翻滚吧阿信》等叫好叫座的佳作。今年本土剧情片的数量也将继续创新高,虽然没有《赛德克巴莱》那种亿万制作大片,但是《爱》、《逆光飞翔》、《男朋友女朋友》等,都是同时获得票房与艺术肯定的好电影,整个产业欣欣向荣的气势已经形成。

  不只是电影,台湾的电视剧在2012年更有突破性的跃升,全年电视剧的制作时数突破1,500个小时,产量最高的三立、民视、中天、台视将电视剧的规格大幅提升,电视剧生产已经完全迈入数位制作的新纪元,更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新秀演员与制作团队。年轻的团队获得表现的舞台,拍出来的作品质量俱佳,努力的成果都能从收视率与广告收入看到获得社会的肯定。电视剧产业的成长,成绩比起电影更为耀眼。

  电影电视产业能够在景气低迷中异军突起,正说明了台湾的确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肥沃土壤。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才”为核心的产业,导演、编剧、演员、摄影、美术的人才,都需要长期的文化熏陶,才能做出令人惊艳的作品;文化创意产业不像传统的制造业,光靠募集资金、购买机器设备、招募作业人员,并无法完成一个好的文创计划。文创产业更厌恶复制与抄袭,耗费巨资制做出来“me too”的电影,几乎注定会以失败收场。

  虽然许多人担心,以制造代工起家的台湾,转型到文化创意产业会面临人才断炊的困境,但是从过去几年台湾电影与电视产业的快速成长,我们发现到台湾其实已经培养了一大群电影与电视的悍将。这批新生代的影剧人才,与20年前从学徒起家的老将不同,新生代具有专业的训练与国际视野,更有积极引进产业架构的企图心。以每年1,500小时电视剧、50部剧情电影长片的规模来估算,直接参与影视制作的新生代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一万人。未来的路途虽然还很艰辛,但是只要给予适当的提携,10年之后培养出施振荣、施崇棠、郭台铭、张忠谋这样等级的领袖人物,绝对值得期待。

  目前台当局对于文创产业的辅导,仍然在起步的阶段,电影辅导金每年1亿4千万元(新台币,下同),与对科技业、金融业的奖励与租税优惠相比,犹如九牛一毛。然而光以如此微薄的奖励,就已经让本土电影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气势,更证明台湾人才充沛,创意无穷,只要当局拉高格局,台湾影视产业迈向国际舞台,应该是指日可待。

  马英九与陈冲能够亲自走进电影院欣赏优质本土电影,精神上鼓舞了电影人。不过,两位领导人若有体认,当局可以更大胆地加大电影(电视)辅导金的规模,从每年1兆3千亿元的预算中,再提拨1亿4千万元就能让辅导金加倍,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文创产值以及跟随着电影传递出台湾文化与观光效益,将远远超过目前的想像。

  明年金马奖即将迈入第50届,经过1/2世纪的发展,台湾影视产业再度展现新局,下一步就要在当局与业界共同努力下,跨出台湾,迈向大陆、亚洲及全球华人世界。台湾最大的竞争利基就在拥有文化软实力,我们期盼当局能够拉高视野,加大对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辅导,使初冒新芽的电影电视产业,能够茁壮为大树,让台湾成为华人文创产业重镇。

[责任编辑:段方君]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