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跨越10年。10年前,台胞杨银岳来沪定居,因一笔难办的银行业务认识了热心的大堂经理朱捷。从客户到朋友到亲人,在人生旅程的最后10年中,是朱捷的仗义与爱心陪伴着杨老,温暖着他。他家境富裕时,要收小朱为义子,被婉拒了;他身无分文后,小朱却毅然承担起他的生活,像儿子般为老人养老送终。
两人的交往,被杨银岳的台湾好友徐明听在耳中、感佩于心。前几天,徐老料理完好友后事回台之后,按捺不住写了一封表扬信给工行上海分行,两人的故事才被大家知道。
大堂经理当"家庭医生"
2002年,朱捷30岁,在工行普陀支行的曹杨新村第二支行当大堂经理。凭着一副热心肠,他利用业余时间当起"老娘舅",为刚从台湾来沪的杨银岳夫妇俩解决了一笔涉及亲属矛盾的业务。
两位老人虽有一双儿女,但常年失去联系。于是,朱捷格外留心他们的生活。杨伯伯有糖尿病,一直要打胰岛素,小朱利用当过部队卫生兵的优势,每周至少2-3次下班后从万镇路骑车到真南路,为杨伯伯打针,再为二老按摩。杨伯伯爱和他聊天,两人都推崇水泊梁山的义气,常在电话中一聊3个小时。"他们吵架,施阿姨打电话给我,要来我家住。我只好把她接回来,等气消了再把她送回去。"小朱说。
"做我们干儿子吧。"老人说。小朱婉拒了:"最怕被人闲言碎语,我才不要被人家说成贪图你的财产呢,君子之交淡如水。"
2005年,二老说要回慈溪老家定居。虽不舍,小朱还是帮他们卖掉房子,依依送别。
为老人租房装修养老
2009年,朱捷突然接到杨银岳电话:"我回上海了,活不下去了。"他当天就赶到杨家,才知施阿姨过世后,杨老先遭诈骗又遇车祸,身无分文。朱捷看到老人晚景凄凉,十分不舍:"要不住我那边去吧,离得近好照顾。""好。"老人一点没犹豫。
可自家住6楼,老人爬楼太费力,唯一的办法是在附近借套房子。正巧底楼出租,小朱找到房东张顺兴,软磨硬泡要出比别人高一倍的价租房。张先生说:"别人躲都来不及,他却弄个''爹''回来。万一老人出事,谁负责?"可最终,他还是被朱捷的善举打动,向当时的房客收回了房子,租给了他。
为了让杨伯伯住得舒服,朱捷拿出3万多元装修,买了电器家具,还垫付了房租。每个月,他都付水电煤和药钱。杨伯伯的生活费,也都是他提供的,"到底为杨伯伯用了多少钱我也记不清了,反正钱拿出去了就没想拿回来"。
邻居严根娣说:"小朱太好了,每天早上6点多,他会先去看老杨再去上班,晚上还会送点菜过来。过年过节,他带着老婆孩子老妈,端着饭菜下楼来和老杨一起吃,就算亲生儿子也不一定做得到啊。"
小朱说,这些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妈妈总跟我说,要照顾就照顾到位,要有责任心。妻子和儿子也很善良,经常下楼送菜。"
出殡时亲手抬灵捧像
8月26日,83岁的杨银岳辞世,小朱清晨第一时间发现。殡仪车来后,工作人员要他帮忙将老人抬上灵车:"你是儿子,你抬头,我抬脚。"朱捷没有辩解,默默地将150多斤的老人抬上了灵车。火化当天,朱捷按照习俗,像儿子一样捧着杨伯伯的照片,见到特地从台湾赶来的徐伯伯后,小朱再也忍不住泪水……
杨伯伯还有一个遗愿--叶落归根。杨伯伯曾带小朱去老家坟地,再三关照要葬在那里。时隔太久,小朱忘了地点,曾两次开车去慈溪,始终找不到坟地。"一天半夜三点,我脑子里突然闪现''小桥头''三个字,直觉跟坟地有关。我睡不着了,马上下楼打开车上导航,输入小桥头,果然找到了!"9月,他和徐明将杨老骨灰送至慈溪,老人终于陪妻子长眠在故乡。
通过海基会,徐明联系上了杨老失联多年、目前在澳洲的女儿。11月她将抵沪,由朱陪同公证。在与小朱的电话中,她感慨:"我爸那么多年几乎和所有人闹翻了,但不知为何独独信任你。"徐明也说,杨老无数次提起朱捷,说"什么事都不要你管,小朱会管"。
对此,朱捷却认为再正常不过:"我们以前是客户,后来是朋友,现在是亲人。以前还觉得是做好事,现在觉得是小事。孤老找我帮忙,只要条件允许,有啥道理不帮他呢?他没能力谢我,我反倒坦然,不怕别人说闲话了。"(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