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用品涨价三大推手浮现 警惕成本涨价成惯性

时间:2012-04-12 15:09   来源:文汇报

  近期,食用油、日化产品、奶粉等民生用品相继出现涨价现象,各家企业给出的理由十分相似——油价、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有专家指出,我国正进入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阶段,成本推动型涨价可能会扩散至越来越多的行业,如果“成本涨价”形成惯性,将加大通胀压力和宏观调控难度。

  三大涨价推手浮出水面

  民生产品为何扎堆涨价?记者了解到,原材料、人工以及油价被认为是重要推手。

  北京水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相关人士称,受国际大豆期货持续走强的影响,近期国内现货价格节节攀升。天津港大豆散油价格从3月初的9300元/吨涨至目前的10140元/吨,月环比上涨9.03%。在南美大豆减产预期的背景下,国际大豆期货短时难以迅速回调,食用油价格预计短时间内难以回落。

  此外,工资上涨也增加了企业成本。据上述人士分析,今年以来食用油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人工成本增加幅度至少在10%左右。据统计,2011年全国共有24个省份年内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要保持在13%以上。

  除上述原因外,汽柴油价格上调也让企业感到明显压力。国内汽柴油价格继2月上调之后,又于3月20日每吨均提高600元,这使得企业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山东佳怡物流公司行政管理总监刁吉玉说,公司每月运输成本占营业额的比重在65%到70%,其中燃油占总成本35%左右。3月20日成品油调价之后,佳怡物流每月运输成本约增加25万元,2月初调价后增加成本约为13万元/月。两次调价累计增加直接成本近40万元。

  警惕“成本涨价”成惯性

  北京一家沃尔玛超市的销售人员表示,一些暂未涨价的食用油品牌可能于近期涨价。采访中一些人士担忧,近期宣布涨价的民生用品主要集中在一些品牌企业,如果未来引发整个行业的涨价,并延伸到相关行业,则有可能给CPI运行和宏观调控带来压力。

  专家认为,我国正进入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多种生产要素价格走势都出现拐点。一方面,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步减少,用工成本增加将是企业长期面临的问题。同时,水、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也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成本增加并不是产品涨价的充分理由,政府应通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引导企业主动消化成本,提高竞争力,而不是一味地向终端消费者转嫁。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价格形成因素多种多样,除成本因素外,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市场供求关系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原因。从最近涨价情况看,涨价有合理的因素,但也有不合理的因素,比如现在是食用油消费淡季,需求不旺将导致价格下跌而不是上涨。因此,淡季出现涨价不排除有跟风涨价现象,在成本上涨理由的“掩护”下投机炒作。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汽柴油价格上调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好的示范效应。只要一有成本增加,企业就以此为由进行涨价,有的企业甚至在成本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搭车涨价。

  洪涛、袁钢明等专家认为,民生产品纷纷涨价既有实体经济自身原因,也有市场心理作用,对此应该加以区分,要警惕搭车、跟风涨价等行为。同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公布市场信息,加强引导,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一些所谓的涨价理由不攻自破。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