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品热和农产品炒作之后,中国经济不良症候出现在金融上。
2011年以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和集资案件频频出现,背后反映的问题与游资炒作农产品、艺术品等如出一辙,实体经济受到投资者冷落,资金蜂拥投向虚拟经济领域,谋求“以钱生钱”,中国经济虚实失衡。
“虚火”过旺,实业疲软,这种失衡现象成为经济领域近期的关注焦点,并受到决策层关注。继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之后,今年2月6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座谈会时提出,要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同时要放活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新36条”的实施细则制订出来。
“虚实失衡”是如何产生的?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在这种失衡状态下的生存状况怎样?如何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本报记者通过调查和梳理,并采访相关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对此进行探讨。
实业和金融冰火两重天
银行业上市公司几乎贡献了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一半,中小企业利润微薄。实体经济和金融业被指冰火两重天。
2011年,虽然实体经济呈现出增速下降的趋势,中国经济以9.2%的同比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几个国家之一。但在GDP数据之后,另一些数据反映出经济更深层次的问题。
银行在中国经济中“一枝独秀”,目前已经有分析师预计全年银行业有望实现30%以上的增长。在2011年的半年报中,银行业上市公司贡献了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46%,与此前同期略有上升,这是近年来银行贡献半数企业利润总额的一个缩影。
另一方面,中小公司如创业板公司的净利增速不到银行业的一半,目前预计不到15%。在上规模的公司之外,另外一些未能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的情况更不乐观。阿里巴巴集团对环渤海地区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调研显示,52%的公司净利润下滑。
遇到困难的不仅是中小企业,像美的、李宁这样的大公司近期也传出裁员消息。GDP的列车仍在行进,但经济基石已动摇。一名投资经理说:“银行利润可以是无源之水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看来,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在2011年是冰火两重天。
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2011年以来已经成为“风暴眼”,民营企业老板遭遇资金问题接连出走,近期又传出立人集团出现债务危机,董事长被刑拘。
金融产业繁荣的背后,难掩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惨淡。
目前政府已注意到这种局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月6日至10日的座谈会中表示,应对今年的经济困难有两个途径非常重要:一是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二是放活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落实的方式将集中体现在“新36条”上,温家宝指出,将在今年上半年将实施细则制订出来。
也有学者关注政策传导的效率。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举办的小微企业调研发布会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表示,2011年政策也出台了帮助小微企业的措施,比如降税,但好多小企业没有感受,政策是否落实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