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时间:2010-12-14 10:5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昨日,在上海举行的“2010中国经济论坛:面临转折的中国经济”上,多位专家把脉中国经济,普遍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均指出,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趋势。

  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樊纲表示,尽管11月份中国CPI涨幅较大,但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恶性通胀和全面过热的趋势。不过,控制流动性过剩依然有必要。

  美国已经启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备受全球关注,对此,樊纲认为,从绝对的量上来说,美国“二次量化”的6000亿美元规模并不算多,流到其他国家的钱也会相对有限,但其带来的心理预期上的影响却非常明显。比如对美元持续贬值的预期。尽管近期欧债危机等因素导致作为避险资产的美元出现反弹,但美元长期走贬的趋势已经形成。美元贬值带来的结果是,其他货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增大,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中国等其他国家带来输入型通胀的风险。

  中国最近公布的CPI增幅达到5.1%,樊纲对此数据也表示有些“惊讶”。不过他指出,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全面过热的趋势,尤其是相比金融危机前的那几年“加速增长”时期。他认为,不管是从国内还是国际环境看,中国经济当前不具备加速增长的条件。他预计明年的增长可能在8%至9%,较今年进一步放缓;而且,当前的通胀仍远低于几年前高达6%至8%的水平。鉴于此,他认为,中国还看不到出现恶性通胀的趋势。

  但中国的确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樊纲认为,这主要因为去年政策太过宽松,同时今年的贸易顺差有所增大,资本流入加大、加快。

  流动性调控或以数量型工具为主

  在政策应对方面,樊纲认为,首先,由于经济不会全面过热,所以不需要全面紧缩,但是需要针对流动性过剩加以控制。就具体方式而言,他表示,从过去几年的经验看,即便是在2006年至2008年通胀较高的时期,调控手段仍是以数量型工具为主,他对会否加息持谨慎看法。一方面,加息还需考虑到国际利率环境,需要考虑汇率因素;另外,加息对于流动性调整的精确程度也更加难以把握。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