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9个“新特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3日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
此消息一出,便引来热议。有关人士认为,山西“新特区”获准设立是在山西经济“负增长”的背景下催生的。
据介绍,山西申请“新特区”最初在2008年,当时金融危机正肆虐于全球,中国经济也深受影响。
2009年第一季度,山西GDP更是出现了8%的负增长。同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GDP)为3105.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作为“全国唯一的负增长”,能源大省山西在全国范围内的GDP严重落后于其他省份。最终,2009年山西成了全国唯一未能完成全年“保8”任务的省份。
不少经济学家当时分析,受到山西特殊的产业结构形态影响,经济回暖将比全国滞后半年到一年。这一不乐观的数据,使山西深刻地认识到,经济转型之路不得不走。
据原山西省发改委主任张奎介绍,也就是从那时起,山西省开始酝酿资源综改区的申报,意在转型,希望中央继续支持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制定“财政返还政策、省内企业优先获得煤层气开采权和国家下放旧有煤矿用地使用权”等各项优惠政策。
张奎说:“对于资源型省份,可以说现在问题成堆,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层面,都很着急。”
据专业人士分析,产业结构单一、特殊,成为“负增长”的罪魁祸首。山西以“煤、焦、铁”为代表的重工业比例超高。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指,2008年在山西产业中占据60%的比例,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又占工业总额95%。而其重工业结构又过度集中于煤炭、电力、焦化、冶金等重化工行业。
因此,在上报“新特区”申请不久后,山西政府官员就开始向北京相关方面汇报。2009年年底,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率专家、学者等业内人士抵山西开始调研。在经过多次论证后,“山西特区”终于面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