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加息“两难”的主要矛盾

时间:2010-09-20 09:29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8月份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达到3.5%,存在半年之久的银行储蓄负利率问题更趋严重,因此,有关加息的呼声也渐趋高涨。但面对媒体的询问,央行始终保持沉默,对坊间的各种说法也不予置评。

  这种“鸵鸟策略”,其实暴露了央行在是否加息问题上的“两难”。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救市”功效,但由配合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流动性泛滥也使经济泡沫重新出现,尤其是为GDP(国内生产总值)“保8”而推出的扩大投资举措,使流动性过于泛滥,它们在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推动了物价上升、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事实上,从去年年中开始,央行已经连续运用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在公开市场上发行央票等工具来收缩过多流动性,但储蓄利率仍维持在原有水平,以至于在CPI持续升高的情况下,负利率也表现得越来越严重。

  面对日趋严重的负利率,央行不能视而不见,但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央行和它背后的中央政府显然对加息存有疑虑。表面的理由是,由于利率调整是货币政策中最为猛烈的工具,在当前背景下,加息就等于向市场释放了货币政策全面收紧的明显信号,但目前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当局很担心经济“二次探底”,重回两年前由流动性紧缩所带来的被动局面中。然而,笔者认为,更为重要的理由是,在去年为“救市”而大肆扩张的投资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快速堆高,今年余额很可能达到10万亿元,此时加息便意味着地方政府将背上更为沉重的债务包袱。在这种实际的考量下,加息只能一拖再拖。

  面对这样一个“两难”,当局应该搞清楚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负利率的长期存在,反映出我国宏观调控的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即偏重投资而忽略让居民财富实现有效增长。过热的投资使经济泡沫滋生,而居民财富的被动消蚀又使消费市场难以有效上升,“三驾马车”长期处于失衡状态。而负利率的存在,则加剧了这种不均衡,就像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日前所指出的,这是一种穷人将钱存到银行补贴富人和大企业的机制。

  在我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素有勤俭持家的传统,他们的收入尽管多年未有可观的增长,但仍愿意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然而负利率却让这一愿景基本落空。显然,利率政策的确定,应该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而让他们长期承受负利率的后果,只会加剧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导致贫富不均的社会鸿沟越拉越大。当然,加息确实会对投资市场产生一定的压力,但任何一项决策出台,都不可能对所有利益主体产生“利好”,因此当局只能抓住主要矛盾,即照顾到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并且采取措施努力将受损方损失减小到最低。最近,有关人士提出不对称加息(即只对存款加息而暂不对贷款加息)、推出保值储蓄等设想,都是货币政策管理当局可以考虑的选项。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