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或许,只有在告别的时候,人们才能更理解《后汉书·王霸传》中光武对王霸所说这句话的含义。
七年前,李荣融临危受命,担起国资委主任这副“极具挑战性、极具探索性”的重担,如今,他功成身退。
他说,“我没有遗憾”。
鲜明的李荣融色彩
8月24日,国资委首任“掌门人”李荣融卸任,接替他的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王勇。
虽然在任的七年间,质疑声和骂声始终伴随着李荣融,但他心里很坦然:“有些好事到了有些人嘴里就变成坏事,但是我不怕骂。因为心理很坦荡,我做的是对人民、对国家有益的事。”
七年间,他交出了这样一份眩目的成绩单:国有资产从7万亿元增值至20万亿元,央企年上缴利润翻了5番,“相当于每年一个中石化”;
世界500强中央企从只有6户增加到30户;
全国的国有企业数量从159000户减少到114500户,平均每年减少8000户,196家央企经过结构调整、兼并重组,现在仅剩123家。
在加大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国资委建立了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国有资本预算管理、规范董事会、法律风险防范、国企改制和产权转让、市场化选聘人才等一系列制度。
截至到目前,国资委发布规章23件,规范性文件150件,以企业国有资产法为龙头、以《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基础的国资监管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并深化,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基本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国资委2003年成立之初,曾有媒体称,面对婆婆加老板的指责,面对问题堆积如山的国企改革,李荣融从火山口启程。
七年过去了,李荣融更愿意把这一项工作称之为“拓荒”。因为国资委作为国务院特设机构,不仅历史上没有过,国外也没有。虽然温总理交待说“极具挑战性、极具探索性”,但在李荣融看来,潜台词是更具风险性。
“没有经验可循,可以说,国资委怎么运作、方向在哪里、196家企业往哪走,怎么定位,完全带有强烈的李荣融色彩。”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表示。
“如今,国有企业的规模、作用、改革力度、布局结构调整、承担责任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李荣融发挥了重要的领头人作用。”他高度评价说:“中国的国企改革已经到了一个制高点,这场改革有着鲜明的李荣融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