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经济阴云再现“双宽松”不合时宜

时间:2010-02-25 09:50   来源:《新京报》

  日前,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公布一份报告显示,美国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46.0,低于1月份修正后的56.5;其他的如现状指数、经济活动预期指数和就业市场人气也出现了较大降幅。与此同时,据《新京报》报道,随着希腊、葡萄牙等欧元区国家财政危机的日趋恶化,欧元区则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从而逆转了欧元的趋强走势。全球两大经济体最近以来持续发出的经济预警信号,进一步使全球主要的制造基地———亚洲经济圈为阴霾笼罩。

  不确定的形势使各国经济决策者陷入麻烦。施政一年有余的双宽松政策后势如何,势成骑虎。自上周四美联储紧急上调贴现率25个基点后,市场期待2月24日伯南克在美国国会发表货币政策半年度证词陈述上给予指向性的信号。

  当前的境况,恰恰以事实证明了持续一年有余的双宽松财政金融政策的弊端。主权货币渐次显现而出的贬值趋势,可视为双宽松计划的后果之一。自1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表现出快速拉升之势,截至目前美元指数已突破250日均线;美元相对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货币也出现了快速走强。然而,这并不意味美国经济形势相对欧元区和英国等相对较好,而是欧元区经济相对美国经济更具不稳定性,同时美联储提高贴现率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可能加息的预期。若以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为标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论是美元还是欧元等其他货币,都出现了显著的贬值。以国际原油为例,在美元走强的同时,国际油价也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格局,截至目前国际原油价格行进于80美元每桶附近。

  双宽松政策也加剧了市场对通胀甚至经济滞胀的担忧。各国最近公布的CPI、PPI数据反映全球通胀已非预期管理的问题,而是业已逼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若不及时收紧银根,促使货币政策回归到正常局面,通胀将借助货币的竞次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等途径加快蔓延。

  在暴风骤雨式的金融危机告一段落时,应急式的极度双宽松政策就应该尽快地考虑退出渠道。双宽松政策的退出,并不意味着紧缩政策的到来,而是回归适度正常,是对过度宽松的一种矫正,其政策含义应该是向市场表明暴风骤雨的危机已经过去,现在市场处于筑堤阶段;它也证明政府应对危机的应急财金政策已经获得了既定目标,完成了本来的任务,它无法承担本不属于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促进经济持续复苏的职能。(刘晓忠 上海 学者)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