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多年前,中国大力发展高速公路时期,曾经有一种颇流行的铁路过时论。
这种观点认为: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只要汽车大量进入家庭,只要高速公路建成四通八达的网络,大家的出行一定会首选高速公路,而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依赖铁路。他们的理由是公路交通远比铁路方便,它可以实现门到门。
这种观点还有一个看起来很过硬的论据,那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铁路客运已经萎缩,一些地方甚至开始拆除铁路。而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与其到时候我们也走拆铁路的弯路,何不未雨绸缪,现在就把建设重点转向高速公路呢?更重要的是,对于多数地方,建设高速公路的积极性也要大于铁路,因为高速公路对地方经济而言,带动作用的确要大于铁路。
时间飞逝,转眼十年二十年过去了,如今高速公路通过差不多一代人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贯通全国的网络,路网规模已经逐步接近美国。而且,高速公路建设也的确对我国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但是,回过头来看,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并没有导致传说中的铁路没落,中国不仅没有拆铁路,而且在高速公路大发展20年后,我们却迎来了新一轮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建设高潮。
为什么国外的经验在中国不适用?两个字:“国情”。现在想想,当初力挺高速公路而否定铁路的一派意见,看到的美国情况或许也是事实,但是如果只是拿美国的现在来类推中国的未来,则未免过于简单。因为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到五倍,四个轮子的汽车可能载动美国,但未必能够载动中国。
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光每年春运就要送运几个美国的人口都不止,因此,要解决我们的交通,单靠任何一种交通形态都无法独立完成。在中国,必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才能完成类似春运几十亿人次的海量运输。
建设重点由高速公路转向高速铁路,在中国也是大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在中国不仅不会拆铁路,而且铁路在我们看得到的期限内,恐怕都会继续担当运输主角。因为铁路固然没有公路方便,不能门到门,但是它的巨大运力和应付极端气候的能力,又是其他各类交通手段无法比拟的。
如果说美国是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四个轮子就可以解决美国的运输问题,那么中国恐怕就要靠许多轮子一起转动才能解决问题。任何的厚此薄彼或门户之见,甚至相互拆台,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要运输的是1/5的世界人口,和全球第二大的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