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警惕输入性通胀

时间:2010-02-04 14:33   来源:半月谈

  2009年底以来,亚洲的印度、越南两国出现较高通货膨胀,引起全球高度关注。越南受大米价格高涨的影响,2009年12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6.52%,为2009年4月以来最高。有研究认为,越南经济已经过热,今年第三季度通胀率可能将达到14.2%。更有专家预计,2010年下半年越南CPI将超过15%。印度通胀主要由食品价格不断攀升造成。由于土豆和蔬菜价格上涨,2009年11月印度食品价格涨幅比上月高出6个百分点,达到19.95%,其食品批发价格指数已达到近11年来的最高点。

  印越两国通胀对我国影响不大。印越两国经济占全球比重较小,且印度并非我国的主要粮食进口国。但若人口大国印度粮食供应短缺持续,政府禁止粮食出口并增加进口,必然对我国粮食进口价格有一定影响。有利的是,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粮食连续6年增产,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产量首次连续3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需警惕的是,全球性货币超发正给我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在美国经济真正好转之前,美联储将继续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大量放出,涌入大宗商品市场,推高大宗商品价格,这将导致输入性通胀的产生。在2003~2008年我国通胀的产生因素中,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性通胀是主要原因。

  今天,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已经非常高,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我国对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和资源类商品的国际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国际市场输入这些商品,提高了我国工业和消费的基础成本。资源成本上升,我国出口企业利润率下滑。对于我国货币政策而言,如果调整汇率和利率,会给我国出口企业沉重打击;但若不调整汇率和利率,流动性就不能受到限制,那么国内资产泡沫将推高通胀率。

  与此同时,2010年境外“热钱”的涌入将会增加我国通胀压力。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和我国经济持续好转背景下,我国将会成为国际“热钱”关注的焦点。已有迹象表明,在迪拜危机之后大量资本已经转向我国。(张茂荣 王静文)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