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高房价的釜底抽薪之计

时间:2010-02-04 10:11   来源:新华网综合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温总理1月31日在北京某社区与群众座谈时,特别提到,住房和房价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高房价不但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让他们享有的中国多年经济增长的成果,一朝化为乌有,而且还几乎消灭了保证经济长期增长的、刚刚兴起的所谓“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力。

  一系列治理高房价的调控措施最近开始发力。最新消息是中国银行将停止执行7折的房贷优惠利率,国土资源部也表示将从严查处违约土地开发行为。

  但是,治乱需用猛药,要让高房价回归,仅有这些治标之策,远远不够。笔者多次提到,首先要找到高房价的病因:央企太不差钱、部分人群收入过高、地方政府需要房地产以助长其GDP和财政收入等等。

  北京市近日取消了一家“双料地王”开发商某地块的竞得资格,并没收了其2亿保证金。国土部门说这是在“杀鸡儆猴”,可能否如愿“儆猴”,值得怀疑。问题就在于,谁是那些“猴”。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表面看是高度市场化的,可如果从进入门槛和政府干预的更合理的角度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被开发商们垄断了的畸形市场。在高房价“奇迹”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所谓“一线”城市,扮演了旗帜的角色。如果不是他们将房价推得那样高,那些“二线”、“三线”,更不必说县一级的城市,能有多大想象力?而在“一线”做开发商以及做地王的,几乎全是赫赫有名的央企。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央企经营状况堪忧,为脱困,1994年开始实行一项临时财政安排,即央企的税后利润,不再上缴中央财政,而是留在企业内部,用于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其后央企不但扭转了整体亏损的局面,而且借助垄断地位,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即使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海啸,也没受到多少冲击。所以,央企们积累起了巨大的利润。钱多了,怎么办?做开发商,是最保险的选择。借助与政府部门天然的良好关系,央企在拿地上有绝对优势。

  地方政府的核心任务,依然是经济增长,而房地产正是可以历久不衰的“增长点”,岂能放过。与央企的“不差钱”比起来,地方政府“太差钱”,也是在1994年,财政实行分税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受遏制,可要承担社会保障等事项越来越多,房地产既能增加GDP,又能让地方获得数额不菲的土地出让收入,两全其美。所以,在高房价上,地方政府和央企,自然结成了同盟军。而且房价越高,双方的得益越多。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