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峰会看点不只在应对危机(附:G20公报草案摘要)

时间:2009-04-01 08:48   来源:X--新华网/解放网
 

图表:伦敦峰会主要议题 新华社发

  明天(2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就将在伦敦开幕。在关注应对危机举措的同时,此次峰会的另一些看点也不容错过。

 

  G20机制化是否可行

 

  半年内两次在G20框架下举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首脑会晤,既反映了眼下经济形势的严峻,也反映了G20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地位的上升。

 

  危机往往是新制度和新合作框架的孵化器。目前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主的国际金融体制是二战的产物。而于1999年成立的G20则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应运而生的。如果说G20前十年的发展历程主要是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加以补充,那么,随着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特别是去年9月金融危机的爆发,G20一下子被推到了聚光灯下。与之前其他的国际金融组织基本由发达国家主导不同,G20强调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对话。在此背景下,有分析认为,伦敦峰会将成为G20机制化的起点,G20未来将成为协调世界经济政策的最主要场所,其中一个可能的机制就是将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年会升级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的高级别论坛。

 

  对此,上海市美国学会秘书长潘锐认为,目前G20的发展前景还不是很明朗。“由于G20的成员众多,各方力量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要进行协调比较困难。此外,还有一个谁领导的问题,从G7到G8,美国一直起领导作用。但是,G20峰会是因为美国金融危机造成严重后果而召开的,因此美国的领导能力已受到质疑。很多人认为,可以依靠中美形成G2来领导,但目前看来这个设想不是很现实。”中国前驻欧盟大使丁原洪认为,G20峰会是否能成为常设机制还很难说,“欧洲、日本更倾向于回归G8甚至G7,他们觉得G20冲淡了他们的利益。因为在G8中,欧洲处于绝对多数的主动地位,日本则是唯一一个亚洲国家;而在G20里,欧洲只能是少数,日本的地位也明显下降。所以欧洲明确表示只愿意接受‘G8+X’的形式,不接受G20机制化。”

 

  应该看到,从华盛顿峰会到伦敦峰会,都是由欧洲国家提议召开的,这表现了欧洲急于在国际金融事务中掌握主导权。而日前“金砖四国”关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建议遭到了美国的反对,欧盟则表现出了暧昧的态度。“很明显,在会前各方立场已经表现出很大的分歧,既得利益者与后来者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因此G20机制化有一定难度。”潘锐说。

 

  中美俄美会晤有看头

 

  虽然伦敦峰会的主要议题是应对金融危机,但除此之外,也不乏看点。众多领导人的聚会为大国外交提供了一个互动平台。此次伦敦峰会是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首次在重大国际舞台上亮相。4月1日,奥巴马将分别会见出席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此前,国际社会都是通过奥巴马政府成员的一系列外事活动,试探、揣测美国今后的对欧政策、对俄政策、对华政策。相信这次在奥巴马与各大国首脑的双边接触中,美国外交政策的大致方向将有所显现。”丁原洪说。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日前在新闻吹风会上透露,中美元首在会晤中将就中美两国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达成共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任晓认为,这其实是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中美战略对话”两个机制进行整合,但是具体操作上还是会分为外交和经济两部分,“在整合后的新对话机制里,美方由财长领衔的可能性不大,国务卿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中方的领衔人选可能会是国务委员戴秉国。”潘锐则表示,由于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人,美元稳定对中国至关重要,因此这一机制将决定中美之间今后在经济层面将如何对话。

 

  美俄关系能否实现“重启”也值得关注。从目前来看,美俄关系势必会有所调整。但是如何调整、有多大程度调整尚不明朗。俄总统梅德韦杰夫3月20日表示,他急切期待与奥巴马会晤,希望这不仅是两人的相识,也能帮助双方就俄美关系及国际事务中所有重要问题充分交换意见。伊朗问题、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以及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等将是美俄首脑会晤的主要议题。“通过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慕尼黑会议上的表态,以及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向俄外长赠送礼物的举动,不难看出,美国传达了愿与俄罗斯共商解决分歧之道的信号。”任晓说。

 

  “金融危机终会过去,领导人们不会把眼光只盯在一方面,他们看得更远”。潘锐这样点评伦敦峰会发挥的大国协调作用。

 

  “中国作用”备受关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深陷衰退时,经济增速仍居前列、外汇储备位居第一、世界经济总量第三的中国将起什么作用备受关注。东道主英国首相布朗曾表示,中国对G20金融峰会非常重要,中国是有关国际磋商的重要参与者。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也有不同的期待和诉求。任晓认为,伦敦峰会为世界倾听中国表达看法提供了场合,“中国将本着务实、渐进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并与新兴国家、西方社会一起共商早日摆脱危机之道。”不过他同时指出,国际金融秩序、体系的重塑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潘锐则认为,中国还是低姿态为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承担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义务。”

 

  当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也应有所作为。在大力支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目前中国已购买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多边开发机构的债券,而在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说到底,应对金融危机最终还是需要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只有推动建立世界经济金融新秩序,才能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不切实际地拔高中国的作用,以此敦促中国履行超越自身能力的责任,不仅有损中国利益,也不是应对眼下危机的有效办法。

 

  下一页:

 

  拿钱恢复美国经济?中国应说NO(附:G20公报草案摘要)

 

编辑:邵磌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