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香港老人排队去银行交申请表。
在澳门连续4年向市民派发现金之后,香港今年也紧随其后,首次给市民派钱。港澳发钱都是为了缓解通胀压力,但两地反响大不同,澳门人高兴地接受,香港则争议不断。
澳门:发钱一年比一年多
8月30日开始,澳门特区政府今年第二次向居民发放现金补助,给53万永久居民和8万非永久居民,分别发3000澳门元和1800澳门元的现金补助。加上今年早些时候发放的4000澳门元和2400澳门元,每名澳门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今年将分别获得累计7000澳门元和4200澳门元的现金。此外,澳门特区政府还向每名居民的中央公积金(退休金)账户注资6000澳门元。
2008年及2009年,澳门向每名澳门永久居民发放现金5000澳门元及6000澳门元,非永久居民3000澳门元及3600澳门元。2010年,除向每名永久居民发放6000澳门元现金支票外,并向居民的中央公积金账户注资1万澳门元。
已移民海外的澳门人也有资格领取现金支票。移民者甚至不必返回澳门,特区政府直接将支票邮递到他们手中。
香港:老者优先登记申请
香港特区政府今年3月修改财政预算案时,首次决定向全港610万年满18岁的香港永久居民每人派发6000港元。8月28日开始,香港1100家银行分行及邮局开始受理第一批65岁以上长者的申请表。
各银行、邮局在发表、收表时为长者提供多种便利措施,如提供免费水、纸扇、雨衣及放大镜,还特别提供“1分钟特快登记”,长者只需提供银行卡,银行就可直接将客户个人资料打印在登记表格上。
但整个过程仍遭到一些媒体诟病,质疑为何不直接把钱打入老人“生果金”(65岁以上者高龄津贴)账户,为什么让老人多跑一趟,甚至出现老人误填而多跑的乌龙事件。
反响:港澳两地大不相同
与澳门不同的是,香港首次派钱引发了不少争议。
据香港媒体报道,首次派钱至少引发以下争议:首先,有凭此举聊博一时掌声的嫌疑;其次,人人有份意味不劳而获,而且连亿万富豪等无需要者亦受惠,不如把钱“花在刀口上”,例如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或者教育项目上,提振经济的社会投资。
香港媒体认为,相比发钱来说,用退税或减税的方式还富于民,让民间自由运用资源,更符合“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的理财哲学。不过,舆论也认为,减税容易加税难,发钱不失为灵活之举。而且,从民间反应看,多数人对发钱持肯定态度,困苦者认为是“救命钱”,富裕者也表示可以拿来用做慈善。
同样是派钱,澳门之所以少有争议,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充沛的财政收入来自高昂的博彩税;香港特区政府的收入则比较“来之不易”,主要靠卖地、工资税和利得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