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社会要求复建居屋的声音不断,10日逾六成在房委会发言的委员,都表态支持复建居屋,普遍认为居屋虽然不能压抑楼价飙升,但有助稳定民生。身兼行政会议成员的张炳良认为,可考虑在未来兴建“新居屋”,以资助非公屋住户为对象,并且限制数量;但亦有意见认为居屋应集中协助绿表家庭,以加快公屋流转。
房委会昨举行周年公开会议,十六名发言的委员普遍就近期展开的资助置业咨询作出回应,当中超过十位明确表示支持复建居屋。
身兼行政会议成员的委员张炳良表示,居屋具有置业阶梯作用,能够加快公屋流转,九七年楼市高峰期时,即使居屋存在,也没有拖垮楼市。他认为,居屋与私楼各有功用,只是前者被一些人“妖魔化”,成为房地产市场崩盘的“代罪羔羊”,希望还居屋一个“公道”。
他指出,倘若在综合社会意见后认为需要再售居屋,特区政府亦应重新设计切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居屋”,配合与时俱进的政策目标,包括研究应否将传统的“绿表优先”改为“白表优先”,集中协助非公屋住户,并且限制居屋兴建量,避免产生与“商”争利的感觉。
另一委员叶国谦担心,当所有剩余居屋售罄后,公屋居民往后的置业选择减少,腾出的公屋单位数目亦会相应减少,间接影响三年上楼的承诺,因此认为有需要复建居屋,协助加快公屋流转。
不过,也有三四名委员反对复建居屋,其中樊伟权指出,任何协助某个阶层的置业措施,均会对房委会带来一定财务负担和风险,且会影响公屋建屋流程。另一委员李慧贤则认为,白表家庭过去一直只有在购买一手居屋时受惠,认为港府应考虑让有关家庭可毋须补地价,购买二手居屋单位,之后再视乎需要才考虑是否复建居屋。
身兼立法会议员的刘秀成则“献计”,指由于现时社会对复建居屋仍未达成共识,特区政府可以考虑灵活兴建“可租可买”的公共房屋,待三、四年后单位落成时,按市场情况决定用作出租的公屋还是售卖的居屋用途,更贴近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