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农民弃棉种粮,还是企业大量倒闭,表象背后是价格这只无形的市场之“手”。价格由谁说了算,或者价格如何决定,从来就是经济学的核心命题。从2008年开始,以往平稳的棉价突然像坐上了过山车,开始大幅波动。
棉价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反常,在夏津采访期间,不少与棉花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技术权威都连喊“看不懂”。而对于这个话题,夏津德鑫棉业公司总经理田九栋给记者讲了另外一个围绕棉花的商业故事。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是棉铃虫“咬伤”了棉农的心,如今的困惑则来自以美国棉为代表的国外低价棉,而困惑的人无一例外都是中国棉农,甚至还有整个棉纺织工业。棉花可能重蹈大豆覆辙,在国际市场丧失话语权,并非一句虚言。
A
棉价跌 卖棉难
政府“托市”收购
3月9日,记者来到夏津县德鑫棉业公司时,正遇上工厂出货,几辆货车正在等待装车,已经加工出来的棉包码放在一边。
“这些货都是送往国储棉德州储备仓库的。”公司总经理田九栋告诉记者,现在棉花市场上最大的买主是国家。从2008年开始,国储棉敞开收购,大量棉花进入设在各地的国家储备仓库。
2008年同时也是国际金融危机到来,国内棉价这一轮剧烈波动的开始之年,此后国内棉价仿佛坐上了过山车,涨跌周期越来越短。“棉周期”的反常,不仅让出口受阻的棉纺织服装企业“好景”不再,也严重挫伤了国内棉农的生产热情。
田九栋认为,国储棉敞开收购的意义,就是为棉农“托市”,保护国内农民的种棉积极性。
从国储棉的收购价格上看,也呈逐渐递增的趋势。2012年棉花临时收储价为每吨20400元,比去年提高600元/吨。
对此次国储棉提高收购价,田九栋认为“非常及时”,“在此之前,大家对今年的新棉行情都摸不透,‘托市’收购价无疑给了你一个‘底’。”这也是田九栋的德鑫棉业坚持生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