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交易全球第二 市场风险管理却接近空白

时间:2012-07-26 15:36   来源:新华网

  艺术品交易全球第二风险管理接近空白 中国开始建立专业艺术品保险体系

  人数过亿的“收藏大军”,超过2000亿元的年交易总额,将中国推上了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宝座。然而与炙手可热的艺术品交易相比,中国艺术品风险管理市场却显得十分冷清。

  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艺术品保险这个新生事物显然需要更多的培育和呵护。

  接近空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近年来,不断升温的“收藏热”在中国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艺术品投资市场。2010年,中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其规模仅次于美国。

  而文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108亿元,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交易额为975亿元,画廊、艺术经纪和艺术品博览会的交易额为351亿元。

  若按艺术品交易总额50%的投保比例以及1%的保险费率测算,2011年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应高达10亿元以上。但事实上,当下艺术品市场的风险管理体系仍接近于空白。

  今年年初,文化部与保监会公布11个文化产业保险试点险种,“艺术品综合保险”被纳入其中。部分保险公司也开始承接大型展览、拍卖活动的艺术品保险项目。但这些尝试均以财产险保单方式运作,且无论是保险范围还是保险金额,都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发展相当成熟的私人收藏艺术品保险,至今无人问津。

  “不可控因素”阻碍发展

  在欧美等发达市场,艺术品风险管理作为特殊的财产险分支,早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良好投保体系、相对成熟的行业。许多大型保险公司都拥有专门的艺术品部门对展出、拍卖或私人收藏的艺术品进行评估,并依据艺术品本身价格、风险系数和保险运营成本来安排保险计划。

  但在中国,受限于艺术品市场专业门槛较高、价值巨大、风险集中、估值困难等技术壁垒,艺术品保险的提供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

  在一些保险业界专家看来,除了艺术品保险意识落后之外,诸多“不可控因素”成为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阻碍。

  保险巨头安盛集团旗下安盛(中国)/上海丰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高管袁颖晖表示,这些不可控因素包括:鉴定评估环节缺少具备主体资格的第三方机构;风险管控环节缺乏市场经验和数据支持;艺术品修复影响保险理算等。

  袁颖晖解释说,鉴定评估是艺术品保险投保前的最大难题,评估结果必须符合当前市场价格定位而不能过度偏离。在这方面,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之间往往会产生较大争议。在海外市场,保险公司除了可以通过相关数据库估算艺术品价值外,还可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但在中国内地,目前艺术品保险领域的第三方机构主体资格并不明晰。

  相似的困境还出现在理赔环节。袁颖晖表示,艺术品保险优先考虑修复原则,即赔付投保标的恢复到受损前状态所需支付的费用。但艺术品损坏后的价值很难评估,修复后的价值同样缺乏数据参考。

  另外,承保能力有限且缺乏再保险公司的支持,也使得本土保险机构在涉足艺术品保险市场时顾虑重重。

  专业艺术品保险体系有赖多方面培育

  一年前发生在故宫的“碎瓷”事件,让国人对艺术品保险体系的缺失有了切肤之痛。

  与此同时,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也引起了国际保险巨头们的浓厚兴趣。安盛(中国)/上海丰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宣布,已与中国最大的非寿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拓展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艺术品保险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理赔服务、宣传培训和全球网络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

  合作双方中,人保财险是经保监会和文化部批准的首批三家“文化产业保险”试点经营保险公司之一。丰泰保险则以全球唯一专业经营艺术品保险的安盛艺术品保险集团为背景和依托。

  丰泰保险方面透露,已经获得保监会关于开展艺术品保险的批准,可在国内推出包括企业及私人收藏艺术品、艺术品展览及运输的保险产品,以及博物馆艺术保险。此外,针对商业画廊及拍卖行的艺术品保险保单也正在申请准备之中。

  艺术品保险的“破冰”,意味着中国艺术品风险管理体系雏形已现。不过,相比国际成熟市场,国内市场显然有着惊人的差距。

  对此,安盛艺术品保险集团CEO厄尔瑞奇·古恩特拉姆博士表示,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损失保险,专业艺术品保险体系有赖于多方面着手培育,包括培养专业艺术品核保、理赔及营销人员;建立具有国际公信力的艺术品鉴定及鉴价的专业机构;培育各类艺术品的修复专家;建立专业包装、运输公司及仓储设备;提升收藏者对艺术品防损及购买艺术品保险的理解水平等。

编辑:米广强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