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9日电 台湾《旺报》今日刊文《台湾人看大陆 被遗忘的北方之都》,作者来自台湾,亲身游历了大陆许多城市之后,对走过的城市进行了对比。作者对天津情有独钟,不禁感叹“走一趟(天津)五大道,就是半部的民国史。”
全文摘编如下:
大陆拥有最多租界区的城市,除了上海外,更重要的是远在华北的天津。1860年《中英法北京条约》签订后,包含英、美、法、德、俄、义、奥、比、日,都陆续在天津设有租界区。也因为有了9国租界,天津的街景与大陆许多城市有很大的不同。
对比北京宽广而笔直的各条大道。走在天津市区,永远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哪个方向,也很难记清楚自己走的到底是哪一条路。天津的路太复杂,特别是在原先的各租界区范围内。大致来说,天津市区东西向的马路叫做“道”,例如鞍山道等;南北向的马路则叫做“路”,例如大沽南路等。但这个“道”和“路”分界也不是绝对的。俗话说“天津人吃饱了不分东西南北。”,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天津的路太弯、太多、太复杂,甚至还充满了单行道。一条南京路从头走到尾,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转了好几个弯。
自溥仪、袁世凯以下,所有民国初年的政商名流,几乎都在天津有自己的一栋洋房,中国的现代化和洋务运动,可是说是由天津开始。中国最早的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的建设,天津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
民国初年时,天津的现代化程度更是远胜北京。因此,北洋政府的高官显贵和满清遗老们,纷纷把天津当作度假和休闲之处。在工作空闲或者在野的时期,就离开北京到天津休养度日。用今日的话讲,天津也因此有了中国最早的“豪宅区”。除了袁世凯、曹锟等人的故居,以及梁启超著名的“饮冰室”位于天津火车站附近的河北区之外,大部分的名人故居都集中在和平区的“五大道”上。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虽然天津市政府在近几年将此划定为“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并设有游客中心和提供导览、租借自行车等服务,但真正能够入内参观的建筑是寥寥无几。少数名人故居被开辟成昂贵的餐厅,例如外包给天津著名的狗不理包子作为“贵宾楼”待客之用,更有甚者,如同天津河北区和其他地区的历史建筑一样,被各种政府机关和各类机构作为办公、甚至居住之用,非常可惜。
像“五大道”这类的历史建筑,是全民可以共有共享的珍贵历史遗产。走一趟五大道,就是半部的民国史。如果当局能够善加规划,即便只是开放部分建筑、有偿或无偿给国内外民众参观,可能都比现有的利用方式更佳。甚至,如果有心将“五大道”部分的历史建筑内部加以整修、并整理为名人故居相关的博物馆,除了能有助于天津的观光产业发展,还可以达到文化和教育的目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天津能有这么多珍贵的近代历史遗产,知名度却不若上海、以及武汉等其他曾经拥有租界区的大陆城市知名,势必得要再多加把劲,并期待天津能够重回早日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