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南村是典型的传统眷村建筑模式。像鱼骨头一样以一条小巷为中心,左右对称排开矮小、破旧的房舍。主体建筑结构及材料由竹片及石灰泥巴糊成。怀抱着“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心,居民以布幔为隔间,因陋就简地开始了在四四南村的生活。
早期住户每家大约只有十几平方米,屋内没有浴室、厕所、厨房。公用厨房、公共厕所、公共澡堂,一切都是公用。眷村里都是外省人,大家在台湾几乎没有亲戚,因此远亲不如近邻,你来我往的生活也造就了眷村浓浓的人情味。台湾著名电视人王伟忠回忆自己的眷村生活时说:“眷村孩子习惯跟旁人分享自己拥有的东西,就连从小吃的奶都不是一个妈的。谁家妈妈奶少、小孩吃不饱,就由别家妈妈抱过去奶一奶,你奶我的小孩,我照顾你家的小孩,什么都是大家一起分享,哪还分得清楚你的我的?”
狭窄巷口的老式路灯下记者看到一小条文字:“以前眷村的供电是早上6点至8点,中午12点到1点、晚上6点到12点来电,晚上12点以后只有路灯会亮。当时升学压力大,所以深夜后仍常可见学子在路灯下苦读。”在四四南村,你甚至还能看到当年巧手的眷村爸爸用炮弹改造成灯罩的台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流行一句顺口溜“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这股风潮同样席卷眷村,作为有一定文化的、军人出身的眷村爸爸为了子女读书,家里有一点黄金首饰能卖就卖,能抵押就抵押。因此,台湾有太多优秀人才是从眷村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