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记者行走台湾:当捷运穿过麻风病人村落

时间:2011-08-02 10:50   来源:福建日报

乐生院里的林荫道

  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捷运,台北会是怎么样?在拥有680万人口的台北,每天有160万人次的旅客搭乘捷运列车行进在总长106.4公里的6条线路上,捷运线穿过台北市全部12个区以及新北市的8个区,大大缓解了城市地面道路交通拥塞问题,也促进了台北市中心和周边卫星市镇的繁荣发展。

  但这远远不够,交通的发展必须紧跟城市发展的脚步,目前台北还有新庄线、信义线、土城线、松山线、环状线等正在兴建中,所以如果坐车经过一些街区,会看到部分道路被护网封闭,水泥路面被“开膛破肚”,“怪手”张牙舞爪,戴着橘色安全帽的工人在挥汗劳作。

  有一天我搭计程车前往101大厦边的国际会议中心采访,正值上班高峰期,车流密集再加上信义线捷运施工,道路就变得分外拥挤,车子只能慢慢挪动。载我们的老司机有点急躁,不耐烦地嘟囔道:“捷运捷运,到处都挖捷运,要那么多捷运干什么?我们以前没有捷运不也过得好好的!”

  我挺讶异,原来一向只听到台北市民为他们发达的捷运系统自豪,居然还有人讨厌捷运?因为这位司机上了年纪,我想或许是旧有的生活习惯与保守观念痕迹太深,使他对代表着现代文明的捷运嗤之以鼻,这并不奇怪。

  后来我又听台湾朋友说,正在兴建中的新庄捷运线因为与乐生疗养院发生用地冲突而将预定的通车时间延后,反对派不止有疗养院里的老人,还有“乐生青年联盟”里的大批年轻人。我才知道,看起来便捷又温馨的台湾捷运也有波动的暗流。

  这乐生疗养院的前身是隔离麻风病人的村落,想不到不久后因为观看日本舞踏《祝告之器》,我与它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麻风病”,不知现代人听到这三个字是什么感觉?反正上个世纪中期一定是闻之色变,避之唯恐不及,认为那是一碰就会被传染而后无药可治,只能容毁肢残、糜烂最终毙命的恐怖绝症。

  1929年,日据时期,为强制收容隔离麻风病患,在台北州新庄郡至新竹州桃园郡一带建造了“台湾总督府癞病疗养乐生院。”(简称乐生院),麻风病人进去后就与世隔绝,终老于此。后来治疗药物发明,患者不再需要强制隔离,麻风病人才逐年减少。1954年,乐生院里的院民开始被允许回家。1961年,“台湾省癞病防治规则”订立,废止强制隔离,改为门诊治疗。如今的乐生院分为新旧两个院区,旧院区还在原地,新院区是边上的两栋地上八层地下一层的大楼。

  由于长期在乐生院聚居生活,麻风病患已习惯了当地的环境,他们之间同病相怜,互助友爱,自成“小宇宙”。虽然被允许回家,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已对外面的世界感到陌生,也担心仍被歧视排拒,所以仍选择留在乐生院。随着时间推移,老一辈麻风病患逐渐凋亡,目前还有近220位住在新院区,另有几十位留在老院区。

  傍晚时分,夏日阳光经过浓密绿叶的层层筛滤,已变得温和喑哑,铺天盖地的蝉鸣虫吟成为唯一的声响,将车水马龙人语喧哗的世界推得遥远。甫入乐生院地界,以为来到了一座植物与昆虫的王国,到处是枝繁叶茂的树木,被风吹落的野果子在地上积了厚厚一层,发酵出浓郁的酒香,美丽的花圃连着翠绿的瓜棚,一些融合了欧式与日式建筑造型的楼房和平房掩映其间,日式院落里摆着轮椅、洗衣机、桌椅、脸盆等,虽然简陋但都干净,一只铁锅里飘出四季豆的香气,一位病友一边翻炒一边与我友好寒暄,问他生活得如何,答说自在安逸。

  据说旧院区里的优美风景已吸引许多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难怪病友们会恋恋不舍。

  然而如此好景能否长存?自捷运新庄线计划在乐生院地盘内建设新庄机厂后就被打上了问号。在去乐生院山上观看《祝告之器》的途中,经过长长的乐生桥,只见桥下是一大片向地下挖掘的大工地,新庄机厂的建设已初具规模。有专家指出,山坡开挖造出的十层楼高的挡土墙,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冲击,甚至有发生山体滑坡的危险,乐生院里的部分屋舍已出现龟裂的痕迹。

  支持保存乐生院让病友们在原地颐养天年的专家学者、“青年乐生联盟”等组织与地方民意代表、工程单位间坚持不懈地抗争,努力求取最佳方案,希望既不延误新庄线通车时间,又最大程度地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通过在乐生院上演文艺节目,吸引观众上山,借机了解乐生院的现状,一同来保护弱势群体和生态环境,正是他们的良苦用心。

  时代的车轮隆隆向前势不可当。现代公共工程的建造与生态环境保护、弱势群体利益间是否会构成一组矛盾?它们之间该如何协调,以达成平衡共赢的最佳效果?我想,这样的艰难课题不止摆在台北有关管理部门的面前。

  当捷运穿过麻风病人村落,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台湾社情的机会。(驻台记者 林娟 文/图)

编辑:白皛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