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试金政策定调 吃好反弹"早中晚"三餐

2012-09-11 14:31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王伟

  内在的超跌动能叠加外在的政策刺激,令反弹行情强势启动。昨日尽管沪深股指涨幅不大,但个股依然活跃,做多热情持续。分析人士指出,在技术、情绪、政策等多因素共振之下,反弹有望持续,市场对于8月经济数据的反应将成为短期反弹成色的“试金石”,而未来的反弹高度则取决于政策放松力度。在经济尚未见底的背景下,不妨先将本轮反弹当作超跌反弹对待,在反弹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吃好吃准“早中晚”三餐。

  政策共振超跌 反弹进行时

  上周五的放量长阳极大地调动了市场做多人气,本周一沪深股指继续收红。其中,沪综指在时隔一个多月后再度收复了有着“钻石底”之称的2132点。

  虽然昨日沪深股指涨幅较小,但在周末政策面相对平淡、经济数据依然低迷的背景下,股指能够在大涨之后拒绝调整顽强企稳,本身就改变了投资者对于“一日游”的担忧,释放出积极信号。与此同时,股指微涨的背后是个股赚钱效应的继续提升,两市近40只个股涨停充分表明投资者情绪继续转暖,反弹继续进行。

  本轮反弹的启动看似突然,实则必然。就市场自身而言,从技术上看,前期持续的阴跌和新低令超跌反弹呼之欲出;从量能、换手率等指标来看,投资者情绪已经降至阶段冰点,否极泰来一触即发;从决定股指走向的周期股来看,其估值基本降至历史底部,不少股票的估值甚至已经与国际接轨。可见,A股上周已经行至了变盘的临界点,只待导火索引爆反弹行情。恰在此时,内外政策利好齐至。国内方面,发改委在两日之内密集批复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发政策放松预期;国际方面,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预期近期显著升温,市场开始憧憬2010年QE2主导的“十月革命”再度重现。内部的情绪反转和超跌反弹动能,叠加外部的政策放松和QE3预期,终于令反弹行情在上周五启动。

  可见,本轮反弹的推动因素较为丰富,技术、情绪、政策多方形成共振。因此,反弹行情短期有望持续。

  “试金”看经济 “定调”靠政策

  既然此轮反弹的内力缘自超跌,那么短期来看,市场对8月经济数据的消化和解读将成为反弹成色的“试金石”。

  周末公布的经济数据并未给市场带来惊喜。8月PPI同比增速降至34个月新低,意味着中游工业企业盈利形势堪忧;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7月继续下滑,表明需求继续萎缩,经济自身动能依然较弱;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较1-7月小幅下滑,反映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继续走低。从昨日的市场表现来看,8月经济数据尚未掀起大幅波澜,不过历史上A股走势不排除对经济数据出现“延迟反应”。从这一点来看,8月低迷的经济数据将在近期成为反弹的试金石。如果市场始终未作出悲观反应,那么表明短期市场情绪已经反转,超跌反弹含金量提升;相反,如果市场对数据“回过神”并反应负面,那么意味着市场情绪依然谨慎,反弹成色存疑。

  中期来看,随着指数上涨对超跌动能的消耗,未来反弹的持续性和高度将取决于政策预期的兑现情况。这不仅缘于政策放松预期是本轮反弹的导火索,更在于当前市场对于政策存在不少分歧。有观点认为,目前经济正在运行至最困难阶段,发改委密集批复基建投资项目标志着未来继续出台放松政策的可能性较大;也有分析指出,结构调整依然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心,政策放松幅度预计难改“微调”基调。如此一来,随着反弹的深入,多空双方对于政策的分歧和博弈将愈发凸显,政策将成为左右反弹高度、决定反弹性质的关键因素。

  反弹三阶段 寻觅三主线

  在经济底尚未出现的背景下,不妨先将本轮反弹当作超跌反弹来对待。A股历次超跌反弹都呈现出明显的三阶段特征:反弹初期涨幅大时间短,反弹中期全面开花板块轮动,反弹后期悄然转向警惕追高。

  上周五和昨日无疑为反弹第一阶段,建筑建材、机械设备等超跌板块和周期板块持续领涨且涨幅较大。由于该阶段时间较短,因此,在认可周期股反弹动力的同时,也需警惕追高风险。一旦周期股开始回调,而市场情绪依然高涨,那么板块轮动或将接棒。在此阶段,前期大幅补跌、受益消费旺季的消费股有望卷土重来,一些题材股也会有轮涨机会。在板块轮动持续两周左右之后,如果政策面和经济面均未出现明显利好,则需警惕超跌反弹行情结束的风险,特别是创业板解禁兵临城下,届时降低仓位、转战选择防御类板块较为稳妥。

  可见,反弹的早中晚“三餐”也应遵循早餐吃好(选对周期股或超跌股)、午餐吃饱(享受板块轮涨收益)、晚餐吃少(及时离场获利兑现)的法则。目前反弹已经持续了两个交易日,“早餐”濒临尾声,不必急于追高买入已经大幅上涨的基建股,等待更为丰盛的“午餐”或是上策。

  此外,对于反弹品种的选择,中金公司指出,短线看,过去个月跌幅超过30%的股票依然存在一定反弹空间,周期投资品以及地产保险等板块会表现稍好;中期依然建议保持电力、银行、消费等具有低估值或者成长型的防御型配置。(记者 李波)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