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须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

2012-08-20 15: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范乐

  李飞的纵身一跳,让“互保联保”被再次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8月3日,浙江诚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飞从办公室跳楼身亡。近日,诚兴公司及李飞生前的亲朋好友共同发布文章称,去年9月,中硅公司董事长胡福林从中硅公司抽走7000余万元后外逃,诚兴公司因与其存在互保关系而要承担2650万元的担保责任,李飞因此而患抑郁症,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这是银行无能的表现。”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对于参与联保的人和企业而言,这极大地加重了他们的责任,而金融机构虽然在实行这种机制时初衷是好的,殊不知‘倾巢之下焉有完卵’。这种图省事的行为,在转移自己责任的同时也影响了自身能力的提高。”

  在杭州600家知名民营企业联名上书紧急求助政府一系列事件之后,互保联保这个过去被人们推崇的信贷担保模式,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信贷行为各方的天敌。互保联保还能走多远?信贷市场对此莫衷一是。

  多米诺骨牌倒了

  经济下行导致信用缺失问题突出,一旦联保后,有一家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连带反应

  记者分别致电浙江诚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部门和设立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店铺,其员工均有着相同的口径,表示公司运营一切正常,销售不受影响。当被问及李飞自杀一事时,后者告诉记者有很多订单邮件要回、销售业务繁忙,匆忙挂断电话。

  去年温州民间高利贷危机阴霾仍未散尽,国内输配电行业最强企业之一——虎牌集团、家具行业龙头——嘉逸集团等浙江民营企业又面临一场资金链困局。事件起因于银行集中于7月份的催贷,资金危机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般沿着浙江民企之间的互保联保网络接踵而至。

  同样的噩梦萦绕在上海钢贸企业之间。据悉,近期20多家钢贸企业被上海民生、光大等银行集中“打包”告上法庭,理由是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福建周宁帮正是靠着老乡抱团、互相联保、拆借资金打下上海这片天地,占据了上海钢贸商80%的份额。

  成也联保,败也联保,在一钢材贸易市场老板跑路后,其贷款中的联保部分由该商会凑钱还给了银行。上海周宁商会在《致商业银行的一封公开信》中称:“上海钢贸行业10多年建立的诚信联保系统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不足。”

  “目前经济下行导致信用缺失问题比较突出。”山东省联社政策法规部董海涛向记者介绍,“各行业经营效益都不是很理想,一旦联保后,有一家出现问题其他都跟着出现连带反应,因此企业联保比农户联保的风险要大。”

  但农户联保也不“安逸”。董海涛说,“问题不是发生在纯农业联保上,而主要是经商的个体户联保。”出现问题较多的、也比较突出的主要还是表现在我国经济发达区,因为那里个体工商户比较发达,导致规模性农业产业面较大,而一旦出现出口或营销困难等,势必出现连锁反应。

  据某知情人透露,东部沿海某镇是远近闻名的种植、出口胡萝卜基地,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从前年开始已经出现胡萝卜加工企业出口乏力现象,导致一批胡萝卜加工企业资金链条断裂,间接影响到种植胡萝卜的农户效益,造成胡萝卜种植联保户大批损失,价格由原来的1-2元左右,下降到几毛钱还没人要,贷款出现风险也是自然的事情。

  矛盾冲突谁之过

  矛盾主要方面在于银行方而不在于客户,更不在于联保互保的形式

  光伏产业的迅速趋冷,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王忠宏向记者介绍,3年前光伏产业很赚钱,很快就能回收成本,但现在企业太多,而且技术更新很快,导致恶性竞争。随着外需下滑和欧美壁垒的产生,该行业的“冬天”尤显严寒。

  “矛盾主要方面在于银行方,而不在于客户方,更不在于联保互保的形式。”面对记者提出为何光伏行业处于下行阶段、金融机构依然持续采用联保形式为其贷款的质疑时,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杜晓山说:“没有不好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这就是银行在考察客户时不了解国家行业政策和行业发展形势的后果。”商业银行的初衷是通过“互保联保”形式,解决银行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风险化解在企业联合体内部,但实际上,这也反映了商业银行没有能力或没有付出努力去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和经营状况。

  问题似乎表现在互保联保这种形式上,但其实质是金融机构对信贷客户和保证人没有一个准确、透彻的了解。很多情况是:只要有抵押我就给你贷款,但抵押靠不靠得住,我就不去管了。这还是金融机构非常传统的贷款理念,信贷过程中不依赖第一还款源即现金流,而是依赖第二还款源,即抵押物和抵押者(企业或个人),这种“抵押万能”的传统做法对小微企业和农户来说是消极的。“我的基本观点是,不能把互保联保最为一种最终的手段,但是作为一种保障手段。”杜晓山。

  不少在信贷一线的银行人士对互联互保早有微词。农业银行湖南益阳分行南县支行行长张剑在实践中体会到,互保联保在实行过程中往往成为各级经营管理、经办者规避责任的工具,至于如何规避企业、客户的市场、经营风险往往是退而求其次了。

  互联互保的时代是否已经成为过去时,这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修正联保方式策略

  金融机构必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信贷管理、信用调查技术和信用评估

  实践证明,互保联保的出现在解决农户、小型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时,初期收益和效果都非常好。杜晓山认为,互保联保在农户小额度层面较为有效,在对企业进行大额度贷款时,他更倾向于“一对一”的借贷关系。此外,设立互助贷款、风险基金等也是一些有效的途径。此次联保危机也证明,互保联保贷款并非万能,不同地区、不同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各异,不能单纯依靠互保联保,而应该综合利用各种措施,多管齐下。

  目前,金融机构需要有战略眼光,对整个经济走势有清晰的认识。“这就是反复强调的不良容忍度的问题。”董海涛说,“不能一看到有新增不良贷款出现就立即踩急刹车,应根据农户、企业的产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配合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适时调整信贷周期,比如将原来的一年期联户联保贷款期限调整为2年或3年等。”同时,董海涛称,真正的联户联保绝对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真正解决农民贷款瓶颈的大问题、大政策,而且在山东已经取得很好效果。

  据介绍,各地农信社目前正深化以阳光信贷为主渠道的“三大工程”建设,淡化因经济下行导致的不良新增问题和联保机制不够灵活等难题,贷款更加灵活、透明、公平。

  从根源上讲,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加强信贷管理、信用调查技术和信用评估,“不能把金融机构搞成典当行。”黄震说。对同业商会在联保中的作用,他认为因无力改变行业大环境的影响,其作用有限。理论上讲,跨行业的企业联保能有效防范风险,但这就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造成金融机构在实施时难度加大。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