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如期降温 专家建言货币政策不能全面放松

2011-11-28 12: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范乐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走势备受海内外瞩目。近一年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内CPI在7月份创出6.5%的高点后,逐月回落。最新的10月份CPI数据已回落至6%以内,同比增速仅有5.5%。食品价格有所回落,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初步抑制的物价涨幅,回应了外界诸如中国经济面临“硬着陆”、“衰退”之类的质疑。回望过去,这份成绩实属来之不易;面向未来,更多挑战仍需审慎应对。

  世界银行11月22日发布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形势报告显示,中国的CPI从最初的2%上涨至6%。而以季度对比来看,通胀自7月起开始下滑。上涨的CPI中有近三分之二与食品挂钩。其中,猪肉价格“作祟”,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循环效应”。世行预计,未来中国的通胀问题将逐渐“消退”,但仍会维持一段时间的上涨势头,2011年整体的CPI水平将达到5.3%。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在山东、吉林两省就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进行调研时指出,目前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成效逐步显现,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对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和扩大遏制通胀初步成果、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都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高华证券、中金公司、野村证券、安信证券等机构的专家11月5日在“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针对国内面临的通胀形势及政策、经济走势等问题进行讨论时认为,中国通胀已经见顶,在短期内下行趋势十分明显,政策虽有明显的松动迹象,但仅为微调,短期内不会看到转向。

  货币政策不应“全面放松”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近期通胀压力趋于缓解,未来回落趋势逐步明朗,但短期内大幅回落的可能性较小。第三季度GDP增速继续回落,但内需依旧强劲,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企稳。综合来看年内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基调。考虑到前期紧缩政策的影响仍将持续,以及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货币政策收紧操作将告一段落,转而更加注重审慎平衡和前瞻把握,并适时适度微调预调。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认为,10月CPI同比上升5.5%,这清晰显示,物价进入回落通道,经济“软着陆”成功。货币政策继续“微调”而不是“全面放松”,主要是减少公开市场回笼、修订动态差别准备金率参数减少差别准备金冻结量、信贷额度小幅松动。但考虑到财政支出可能加快,美元汇率还未发生逆转,全面下调所有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下调所有中小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息之类的政策,年内还不会出现。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指出,CPI的回落不能说明已经告别通胀压力。食品价格已经进入趋势性下降通道,但是风险依然存在,未来还是不能放松货币政策。CPI的国际警戒线是4%,10月CPI依旧维持在警戒线上1.5个百分点,不能说明已告别通胀压力。货币政策的微调已经产生,央行发行的央票和正回购的举措都进行了放松的调整,银行间的拆借利率和央票的利率已经略有下滑。

  明年物价水平继续回落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明年CPI将会回落到2.8%,其中食品价格回落明显。对于中国经济“软着陆”问题,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在2012年和2013年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目前经济已经基本实现软着陆,软着陆要作三件事情,第一是要放缓经济速度,这个目前来看已经做到,二是房地产市场软着陆,三是金融泡沫软着陆。

  另外,有多位专家表示,判断未来物价走势,需要从国内外市场以及经济形势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从国际市场看,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纷纷见顶回落,并且远离最高点,输入性通胀将得到明显的缓解,再加上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艰难,世界经济大环境也不支持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高。从国内经济走势看,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已清晰勾画出了平稳回落的曲线,经济增速的明显放缓,总需求相应减弱,有利于物价的进一步下行。此外,经过今年以来的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供应量已经降到了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也是抑制物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