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经济转型中重新认识“圣经”价值

2013-05-13 09:27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林天泉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转型过程之中,无论是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市场参与者,还是监管机构等,都在探索下一步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自然成为我们的一个分析和思考的参考。而贵为“投资圣经”,《证券分析》有独到的指引作用。

  我们现在常常把美国证券市场视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领先者,回首两百年发展史,在差不多前一百年里,华尔街往往被冠以“操纵横行、赌博成风”的藏污纳垢之所,当时不少证券交易常常根据各种虚实难辨的消息传言,如同雾里看花,再加上监管不力而滋生的市场操纵等,导致市场乱象丛生,很难期望其为实体经济的运行提供支撑和保障。直至美国“大萧条”时期过后,市场痛定思痛,才开始逐步走上专业理性的道路。其中,在证券分析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在这个时期涌现,那就是1934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作者格雷厄姆与多德首次提出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强调建立完整严谨的证券投资的分析框架与理论体系,帮助投资者在市场中发现潜在的投资价值,《证券分析》一书因此被尊为“投资圣经”。以此为标志,价值投资理念被美国市场的投资者广泛接受,成为美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立足于当下的中国证券市场的转型。我的理解是,价值投资成为主导性的投资理念,应当是当前市场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纵观西方证券投资思想的变迁史,从不同的理论假定、分析视角和逻辑框架出发,市场在不同阶段分别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与思想。其中,价值投资是经历了多次市场危机检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得相对较好的分析框架之一。

  价值投资的理念历经八十年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在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其历久弥新的根本正是价值投资并非一套刻板的操作守则,而是完整的投资原则与思想体系。这些原则与思想同证券市场的意义与运行规律有着良好的契合,因此能够“经受得了不可预知的未来的检验”。价值投资就像一套开源的系统,供投资者自由开发;而操作守则不同,如果一套很好的交易策略被市场所熟知,那它将立刻变得无效,这也是技术分析的缺陷之一。

  研究界认为,价值投资是可以训练、积累、学习的,但是技术分析和行为金融等应用到投资上,更多的是一种艺术。

  历史不会重演,然而总是押着韵脚。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转型,同样需要确立价值投资的理念。我决定组织力量翻译《证券分析》第6版的初衷,也正在于此。在更为关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主线的金融发展背景下,以企业基本面为对象的证券分析方法与原则,对增强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巴曙松 本文选自《证券分析》第6版译本序,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