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内糖市或许不会如想象中悲观,5200元~5700元/吨是广西主产区成本线所在区间。在进口糖压力下,糖价或再度考验底线成本支撑。然而2013/14榨季产量预期的变化可能在下半年发挥作用,同时内外盘价差也将在下半年郑糖走势中产生重大影响。料全年糖价或在4800元~6000元/吨的区间内运行。
继2011年食糖市场牛熊转换之后,2012年是糖市正式进入熊市周期的第一年,在这一年,糖价走势表现出熊市周期第一年的典型特征。与2006年相仿,在下跌趋势开启之后,糖价重心快速下移,几乎未出现成规模的反弹,快跌慢涨成为常态,下跌的时间段逐渐缩短,从4月中旬至6月中旬的两个月,到7月初至8月初的一个月,再到8月中旬至8月末的半个月,均为一步到位降至市场多空心理平衡点。郑糖期货指数曾于盘中创下5114点的2010年7月以来新低,并由此展开漫长的筑底整理过程。
回顾2012:国内外糖市的“N”走势
(1月~4月上旬)
国储救市力挽狂澜 糖市减仓上行
2011年8月是糖市牛熊交替的关键时间点,2011/12榨季增产预期渐渐开始发挥作用,同时国内白糖消费因受到食品安全、天气等问题的影响而大幅度下滑,郑糖指数自7月末创下7524的高点后便持续回落至年底的5906点,5个月内下跌总计超过1600点。2012年元旦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夜间,市场忽然传出2009年以来首次国储收购托市传闻,1月5日开盘后郑糖高开高走,随后糖价在收储可能与否的分歧争议中震荡走高。最终收储公告于1月下旬发布,并决定于2月10日开始进行首批收储,暂定前后两批次各50万吨累计100万吨,基准价定为6550元/吨。
公告发布后郑糖指数一度上扬至6600点,不过由于国储强力托市支撑与市场正常的2月份之后进入消费淡季的走势规律相违背,郑糖资金关注度持续回落,投资者交易热情瓦解,最低日成交量仅为14.2万手,且长期处于20万手左右的低位水平,一度超过2009年的冷清局面,接近2007年的市场活跃度。总持仓规模则一度降至50万手左右,几乎相当于巅峰时期持仓规模的1/3左右。4月9日,在多头力量的最后一搏中,郑糖指数上拉至6800点上方,成为郑糖市场2012年年内最高点。
国际原糖期价在该时间段内则一直处于22~25美分/磅的大幅震荡整理行情中,受巴西增产预期及全球市场继续过剩的拖累,洲际交易所(ICE)11号原糖期价也由2011年8月的30美分以上高位逐步回落至年底的22美分水平。不过随后印度的出口问题几经波折,多空双方产生分歧,1~3月分别出现一次规模较大的反弹行情。
(4月中旬~9月下旬)
进口当道消费不振 糖价一泻千里
2011年下半年,因国内食糖供不应求,国家特批100万吨进口配额,10~12月累计进口已达100万吨,而2012年开始,各月进口量均大幅高于同期水平。除此之外,走私糖也大行其道,销区市场被各种进口或者走私糖源占据,工业销量持续低迷。整个2011/12榨季,国内正规途径进口到港量累计达到426万吨,创下新的历史纪录,而近年来国内进口水平一直维持在100万吨左右,从2010/11榨季开始才迅速增加。2011/12榨季国内产量1150万吨,消费量估算为1320万吨左右,产需之间仍存在170万吨缺口。但由于进口糖及走私糖大量补充,供求格局改写,尽管国储与地储累计收购150万吨,仍存在大量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