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保险公司年末业绩冲刺和年初开门红计划“合力”之下,本市保险监管部门受理的消费者信访数呈上升势头。据统计,2012年11月,上海保监局总共接待消费者来信来访123件,分别较9月份和10月份增加21件和14件。
电销扰民问题突出
“您好!这里是XX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我们已在近期向您寄出一份礼品。如果您至今尚未收到该礼品,请按1号键。 ”
“XXX先生,您好!XX保险公司将于近期举办客户答谢活动,邀请您和太太一起前来参加,我们会现场赠送丰厚礼品。来时,请两位带好自己的身份证。 ”
每天19点,不少家庭都会接到这样话术的一通陌生来电。李太太说:“打电话的人不仅能准确说出自己或者先生的名字,甚至连语音电话都能准确无误地报出自己的家庭地址。这种电话接听得多了,现在只要是电话一响,对方说话不出两句就能判断是不是保险公司的销售电话。实在是太烦人! ”
保险公司电销扰民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特别在岁末年初的时候,消费者对这一问题的抵触情绪尤为突出。消费者投诉主要反映电销人员不分时段拨打、违背消费者意愿反复拨打和电销人员态度不好等问题。
保监会在《关于尽快遏制电销扰民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强调,保险公司这种电销模式不仅影响了社会公众正常工作生活,也严重影响了保险业社会形象。要求各保监局应加大对辖区内电销业务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据投诉线索严肃查处电话销售业务中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综合治理销售误导
电销扰民是产生销售误导问题的序曲前奏。通过电话约访陌生客户本身不是销售误导,这些接到电话的人大多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且对资产安全和收益预期较高,是这部分人群的最大特点。可是,保险销售人员向其推销的分红险产品,表面上看似能够满足投资需求,可实际上也由此埋下了误导的隐患。
分红险缴费期限短的三五年、长的一二十年,这无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大幅降低中老年人手中资金的流动性。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和子女的日趋成熟,他们看病、婚嫁、买房、买车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些未来的资金需求因素并未在投保时被告知。尤其是个别急功近利的保险销售人员,甚至还会欺骗说三五年即可领取本金、年收益率远超过银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以促成那些犹豫不决的客户投保。
保监会对寿险销售误导作了明确解释:销售误导是指在人身保险业务活动中,销售人员违反《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或有关规定,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等方式,对有关保险产品的情况作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