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美国“财政悬崖”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奥巴马上周连任美国总统以后,美国政界及全球的关注焦点已经迅速转向“财政悬崖”。该事件也已经超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为全球投资者担忧的头号问题。就在上周,奥巴马就“财政悬崖”与国会领导人举行了首次会晤。这一由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提出的名词何以牵动市场的神经?“财政悬崖”问题最终会如何收场?这些问题,成为投资者们最为关注的焦点。
财政悬崖成全球经济最大隐忧
何谓“财政悬崖”?该概念由美联储主席伯克南于2012年2月7日在国会听证会上首次提出,是指美国将在2013年1月1日同时出现税收减少与开支增加局面。
首先,“财政悬崖”体现在美国政府税收收入将大幅提高上。2001年至2003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曾颁布一系列减税法案:2001年,小布什颁布了《经济增长与税收减免协调法案》,将最高所得税税率从39 .6%降低到35%;2002年,小布什又将资本利得税税率从20%降到15%,并将对股息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从35%降到15%。按照时间表,最高所得税率的降税本应在2011年底结束,但因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1月20日就任总统的奥巴马被迫将小布什政府的减税时间延长了两年,此举得到国会的支持。与此同时,从2011年起,奥巴马还将美国工资税从6.2%下调至4.2%,同时出台失业救济金计划,这两项政策的周期也为两年。也就是说,到2013年1月1日,各个减税政策和失业救济金计划都将面临失效。
其次,“自动削减赤字机制”也或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生效。在2011年下半年,由于当时即将到期的美国债务规模超过当时14.3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而令美国政府面临违约风险,奥巴马不得不向国会提出调高债务上限的要求,但民主党和共和党因争斗而迟迟未能达成共识,直到7月31日晚间才达成债务上限紧急方案,协议提高债务上限。但是这一“缓兵之计”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债务问题。因参众两院并未就今后10年的减赤方案达成一致,为防万一,他们同意启动“自动削减赤字机制”———即假如一个特别委员会拿不出折衷方案,那么一系列令人不快的国防与福利开支削减方案就会自动生效,而该减支方案计划在2013年1月1日生效。
“增税”和“减支”叠加在一起就被称为“财政悬崖”,虽然增税和削减政府支出有助于降低财政赤字,但它会给至今不够强劲的美国经济复苏带来沉重打击。分析认为,“财政悬崖”的威力将达到8000亿美元的规模,相当于2013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目前,“财政悬崖”已经超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为全球投资者担忧的头号问题。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估计,如果当前减税和减支法案到期,2013年美国将会遭遇0.5%的GDP负增长以及9.1%的高失业率。高盛9月15日发布的经济报告显示,如果年末美国国会无法解决“财政悬崖”问题,则会对美国2013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产生近4个百分点的拖累;而如果减税政策得以延续,同时开支削减警报解除,美国经济2013年的增速将为3%,失业率接近8%。
两党妥协之路仍然曲折
在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以后,美国政界及全球的关注焦点已经迅速转向“财政悬崖”。MarketWatch驻华盛顿记者施罗德此前曾撰文对财政悬崖的几种可能进行了梳理,他指出,让布什的所得税减税政策自动到期,允许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开支被自动削减,这实际上是最容易做的事情,但这也是发生可能性最低的场景,因为这将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闭着眼睛走向悬崖当然是一个选择,但是恐怕是一个没有人真心实意喜欢的选择,”他表示。
如此看来,“妥协”是实现共同利益的切实选择。要避免“财政悬崖”,就需要两党在最后日期到来前达成一致,通过一个明确的削减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