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时代 国际评级机构几宗“罪”

2012-07-27 15:49     来源:新华网     编辑:范乐

  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近日宣布,将欧元区拥有最高信誉的德国、荷兰和卢森堡的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调为“负面”,警告可能调降这三个国家的评级。这一举措也再次挑起关于评级机构的争议。

  行动滞后

  金融危机后,国际评级机构因其行动迟缓滞后备受诟病。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劳伦斯·怀特认为,行动缓慢一直是评级机构的“文化”,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1992年,标准普尔和穆迪未能正确评估风险,给予一家保险公司过高评级,后来该公司倒闭,投资人损失惨重。2001年,美国安然出现财务欺诈丑闻,评级机构也均未有所预警。2002年到2007年,三大评级机构将数千种公司创新债券评为最适宜投资的“AAA”级,其中就包括引爆金融危机的抵押贷款类债券,完全没有正确评估风险。

  而在欧洲债务问题上,三大评级机构也行动迟缓。怀特说:“本来评级机构应该预警风险,引领金融市场走向,但在欧洲,评级决定都是在金融市场的反应之后亦步亦趋。欧洲金融市场早就对评级机构行动迟缓表达不满。”

  火上浇油

  评级机构招致不满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管是在金融危机还是在欧债危机过程中,评级机构都扮演了一个鼓动市场不安情绪、增加危机震级的角色。

  2008年时,当次贷危机初现,正是评级机构全面调降次贷产品评级推动危机快速升级。而当债务危机始于冰岛并席卷欧洲时,也都有评级公司推波助澜的影子。每次评级公司出手,都会动摇市场信心,加剧艰难局势。如2009年12月,惠誉率先调降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当日,希腊股市暴挫6%以上,国债收益率飙升。

  缺乏透明

  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缺乏透明度则是其招致不满的另一个原因。2011年8月,正在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债务上限谈判陷入胶着之际,标普历史上首次下调美国AAA评级,引发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也引来外界对评级机构评级方法的全面思考。

  投资大师巴菲特就不理解标普的评级方法,因为他表示他个人愿意给美国4A评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也说,美国国债是安全的投资对象,不存在违约风险。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更是大力反击,称标普的判断很不正确,“对基本的美国财政预算计算方法缺乏了解”,“得出的结论完全错误”。美国财政部也说,标普对美国评级的计算存在2万亿美元的错误。

  福布斯集团总裁史蒂夫·福布斯认为,标普下调美国评级的举动“令人吃惊”,他对标普“参与政治”的做法感到意外。

  改观不足

  金融危机发生至今已经有4年时间,但评级机构改观不足。英国《卫报》近期采访一名评级机构前雇员,这名雇员就痛心地说:“金融危机发生4年后,最不可置信的是,我们丝毫没有吸取任何教训,没有任何改变。”

  按照这名雇员的说法,金融危机发生至今,评级机构在评级方法、经营模式等方面均未发生改变。这与大众的期望和监管者的承诺大相径庭。其实,美国在2010年通过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中,就对监管评级机构作出诸多规定,包括如果评级机构给出错误评级将追究其民事法律责任,减少对评级机构依赖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评级机构权力并未削弱,仍是主导市场的主要角色。而且按照这名前雇员的说法,评级公司为了逐利,极力削减成本,雇员中年轻人较多,且为了提高评级速度,每次用来作出评级的时间缩短,漏洞和错误普遍存在。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