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者宋女士向记者反映了她前年在兴业银行济南分行买理财产品,被银行员工诱导买成保险产品的经历。随后,记者对此事展开调查采访。然而,兴业银行济南分行零售业务部多次拒绝记者采访,玩起了“躲猫猫”。
“高收益”或成“水中月”
据宋女士讲,2010年3月,她到兴业银行千佛山营业厅(原分行营业部)存款,银行理财经理步兵向她推荐了一款由兴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开发的理财产品,并强调这款产品除了保障功能外,年收益率至少有百分之十几,比银行存款和一般理财产品高很多。
对此,宋女士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怎么办?”步兵给出的答复是,这款产品是和兴业联合开发的,银行不会倒闭,所以这款产品不会有什么风险。接着,又带宋女士去见一位姓张的保险公司驻点人员。该驻点人员向宋女士反复介绍这款产品的高收益,说至少有10%,而关于这款产品的其他特性只字不提。在宋女士犹豫之际,兴业银行营业部的一位负责人也过来讲,这款产品收益高,还有银行做保障。于是,宋女士购买了该款产品,每年交3万,交十年。
在购买产品满一年后,宋女士没收到开发该产品的保险公司和兴业银行的任何分红信息。由此,她对该产品的收益产生了怀疑,思前想后决定退保。当她到兴业银行去找理财经理步兵时,却被告知步兵在外地培训学习,退保的事情不得不拖延。
直到今年5月,也就是购买产品的第二年,宋女士被电话告知,她这款高收益产品第一年的红利是180多元,这与当时银行工作人员所说的10%的高收益相去甚远,宋女士感觉自己“上了当”。
负责人花样百出玩“拒访”
为了解宋女士上述遭遇的一些细节,记者对兴业银行相关人员和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了调查采访。根据宋女士提供的手机号,记者拨通了兴业银行理财师步兵女士的电话,当记者表明身份,并问及宋女士购买产品的情况时,步女士以对此事“不清楚,要采访找领导”为由,挂断了电话。
记者通过兴业银行官网查到了济南分行营业部的咨询电话,并询问要想了解情况,需向哪个部门咨询。对此,工作人员给了济南分行零售业务部一位韩姓负责人的办公电话。7月6日下午4点,记者拨通该负责人电话说明情况后,韩某以“正在接别的电话,一会给记者回复”为由,挂断电话。直到下班,记者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未接到他的回复电话。期间,记者多次拨打,该电话一直处于占线状态。
7月9日,记者再次拨通韩某的办公电话,当他知道是记者采访时,又以“正在签字,一会给记者回电话”,再次挂断电话。
为了能尽快了解此事的详细情况,记者决定上门采访。7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经七纬一路的兴业银行济南分行零售业务部,在办公室门口敲门,碰巧韩某在跟一位员工谈话,记者表明身份提出要采访,韩某却连记者要采访什么问题都没问,就直接说,“我们不接受采访,任何形式的都不接受。我们是内设机构,明白吗,是对内的,不是对外的。我不接受采访。”
“零售业务部门负责向客户推销理财产品,怎么只是对内,不能对外呢?”记者提出了疑问。对此,韩某并没有回答,只简单重复“不接受采访”。
与韩某谈话的员工建议记者去综合部了解情况,但韩某立刻就打断了他的话,并再次强调,“自己的部门属于内设机构,不接受采访。”当记者转而询问那位员工,“去综合部找哪位负责人了解情况,”这位员工语气也发生了转变,与韩某一起表示了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