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短期利好 银保合作迎降息机会

2012-07-12 11:28     来源:人民网     编辑:范乐

  央行6月份两次降息,理财市场“几家欢乐几家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步走低,而保险产品受降息带动,形成销售利好局面。市场人士认为,在考虑了利率浮动范围扩大和最近的两次降息后,预计今年银行利润率不会再有额外压力。利率市场化将促使银行必须更多发展中间业务,银保产品或将再次获得发展机遇。

  保险产品短期利好

  7月6日,央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自同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一直以来,保险产品的收益不敌银行理财产品,而随着利率下调,后者的收益将下降。”一位保险业内人士7月11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当前降息对保险业将产生积极影响。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各期限人民币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和5月份相比全面下滑,平均下滑幅度在16个基点左右。

  而从保险产品收益率来看,近日有分析人士对各大保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作出统计,今年前6个月绝大多数万能险结算利率在3.5%—4.75%区间内,仍低于当前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4.75%),降息缩小了二者之间的收益差距。

  一家寿险公司精算师7月11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环境下,万能险的结算利率不会再逐步提升,而是会随着降息逐步下降,只是其下降的幅度不会像银行利率的下降那样明显,因此,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他认为,分红险会继续向好。其建议,在当前利率下行的情况下,消费者应锁定具有比较长期的投资回报的产品。

  “尽管目前的降息从短期来看存在利好,但如果未来长期处在低利率环境,就会给行业带来新问题,影响不可小觑。”前述专业人士判断,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空间,央行有可能在未来半年中继续降息。“如果是深度调整,则对保险公司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

  而作为独具风险保障功能的金融产品,中国保监会此前也曾特别提示消费者,尽管部分寿险产品偏重投资功能,但本质上属于保险产品,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不宜将其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片面比较,更不要仅把它作为银行存款的替代品。

  银保合作或迎新机遇

  记者注意到,标准普尔7月11日公布的报告称,中国降息可能削弱银行业2013年利润率。该机构信用分析师曾怡景表示:“此前预测2013年银行业资产回报率将下降20-25个基点,但在考虑了利率浮动范围扩大和最近的两次降息后,预计今年银行利润率不会再有额外压力。因此维持2012年银行业利润率可能最多下降10个基点的预测。”

  这两次降息,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利率市场化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各银行之间的利率差异化已经开始显现。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分析认为,中国银行业必须考虑利率市场化推进给银行经营模式带来的冲击,要提前为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问题做好准备。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高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3%,其中,利息收入依然是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中国银行业依赖吃利差的经营模式将受到重大冲击。

  在符文忠看来,利率市场化将促使银行必须更多发展中间业务,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中间业务利润。这一点也得到了保险业内人士的认同,“银行保险产品将再次获得机遇。”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0年,银行、邮政兼业代理保险产品的佣金收入高达184.21亿元。2009年为134亿元。而2007年则为55.04亿元。但银保保费收入与佣金收入的“比翼双飞”无法掩盖这一渠道快速发展留下的病症,销售误导、恶性竞争等严重破坏了行业形象、扰乱了市场秩序。自2010年起,银监会、保监会先后单独和联合下发多个文件严格治理这一渠道,一时间,银保产品销售急剧下滑。保监会此后也未再公布2011年银邮渠道的佣金收入情况。

  “很显然,在利润下降的影响下,银行对于银保产品销售这类中间业务的主动性会提高,也更加想解决一直困扰银保渠道的深层次问题。但从目前的基本格局来看,保险公司在银行渠道的竞争依然激烈。今年下半年,这些外部的利好因素不会转换成明显的改变。”一家保险公司高层对本报记者分析。在他看来,利率的改革能给银保市场带来机遇,但市场应该是缓和的、深层次的改变。这个过程,需要保险公司的努力,也需要银行对保险产品更加熟悉、对产品进行分类等,是逐步改善的过程。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